湖南新闻人:用抗洪报道绘“四力”答卷

2019-07-19 07:46:15 ​人民网 编辑:廖浩宇
字号:

郭立亮拍摄的防汛照片

郭立亮拍摄的防汛照片

郭立亮在现场采访

郭立亮在现场采访

刘赟

刘赟

刘赟在现场采访

刘赟在现场采访

阳瑜在现场采访

阳瑜在现场采访

刘典在现场采访

刘典在现场采访

人民网长沙7月18日电 近日来,湖南连日降雨,汛情告急。湘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393万余人受灾。

在百姓撤离时,湖南新闻人迎水而上,冒着生命危险,录制、拍摄、采访,定格了汪洋中冲锋舟转运群众的感人画面,洪水中党员干部背负老人转移的湿漉背影,和狂风骤雨中军警群众共战洪魔的惊险场景……一组组镜头、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传遍了全省乃至全国。在这场与洪水的殊死搏斗中,湖南新闻人不畏艰难,书写了一张合格的新闻答卷;用生动准确的抗洪报道,回答了新闻人如何提高“四力”这个时代命题。

闻“汛”而动

7月8日,湖南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月9日上午,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得知株洲市醴陵市、攸县等地的许多村庄受灾严重,7月9日一大早,湖南日报摄影记者郭立亮背上相机、无人机等装备,冒雨趟水进入株洲攸县重灾区莲塘坳镇沿龙村,跟随武警株洲市支队官兵参与救援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行动,用镜头拍摄记录下救援的危险时刻和感人瞬间。

10多个小时,郭立亮一直坚持在雨中拍摄。拍摄完灾民安置情况后,他马上赶到县城宾馆,整理照片、视频发稿,直到晚上12点多才吃了点儿干粮。当天晚上,《攸县:汛情告急 紧急救援》报道发出,让大家看到了株洲攸县汛情现场的情景,也展现出武警官兵积极开展营救的光辉形象。

第二天一大早,郭立亮再次前往受灾点。此时,洪水已经退去,他用镜头记录下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的情况。当听到湖南航空消防救援大队正出动直升机救援被困群众,他又迅速赶往醴陵市嘉树镇玉茶小学,拍下了航空消防救援大队首次动用直升机进行救援行动的画面。

得知湘江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段干堤决口,郭立亮又紧急赶往受灾现场,拍摄救援人员组织车辆调运河沙卵石和编织袋抢险堵截洪水、武警和预备役官兵紧急实施抢险的场面。

“我们摄影记者必须来一线,才能拍出合格的新闻照片。”3000多张抗洪救灾图片,100多条视频,郭立亮出色地完成了此次抗洪抢险报道。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同样,作为一名记者,无论男女,都应该像一名战士,哪里有险情,就冲向哪里。

9日早上,湖南广播电视台女记者阳瑜奉命第一时间奔赴强降雨受灾重点地区——衡阳。当晚7点,衡南发生大堤险情,阳瑜立刻赶往发生大堤倒灌险情的衡南县三塘镇前进村,和武警战士一起跑步进村赶赴大堤,丝毫没有表现出女生的柔弱。

蒸水河水位迅速上涨,倒灌险情危及周边5个村1万多人生命财产安全。近3个小时,阳瑜一直站在洪水中,详细记录了武警战士和百姓齐心协力守护大堤的场景,完成了“大堤上的不眠夜”的报道。当晚10点的连线中,尽管声音已经嘶哑,她仍坚持给听众带来最新报道。

经过通宵抢险,战士们疲惫不堪地睡在了村民蒋承碧老人的家门口,这一幕被赶回家看房子受损情况的蒋承碧老人和家人看到了,他们感动得泪流满目,一再请战士们进屋休息,可战士们本着不扰民的原则,坚持不进屋。“看到这个场景,我自己确实很感动。”一直在现场的阳瑜,用录音笔和手机镜头第一时间记录了“军民鱼水情”的感人一幕,传回了新闻述评《初心不改 军徽闪耀 来自衡南抗洪一线的感动》。

“逆”水而行

汛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召唤,和别人不同,他们选择逆水而行,想尽办法往灾区赶。

了解到衡阳受灾严重,湖南日报摄影记者辜鹏博主动请缨,开着私车就上了路。

一路狂风暴雨,不少路段被水淹没,还有部分路段发生垮塌事故,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开了三个多小时。赶到救灾现场,辜鹏博发回了第一条洣水镇大托村的航拍视频。

随后,辜鹏博又和衡阳消防支队战士一同前往洪水淹没区救援,拍摄了很多现场救援、运送救灾物资的图片,记录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展现了消防员、武警战士和基层干部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洪灾中,他们向水而行!》这组报道一出,点击量一会儿就破了十万。

10日,为了及时赶到衡东县吴集镇杨梓坪村溃堤现场进行拍摄,辜鹏博驾车通过积水区域,因突发情况,车辆被淹熄火。在消防员和当地村民帮助下,虽然车被推出积水区,但因进水严重已无法行驶。“没事,我留下来继续采访。”7月11日清晨,辜鹏博联系维修将车拖走后,他又继续投身抗洪一线采访。

“小朋友,别怕,到阿姨这儿来。”这句温暖的话语,让观众认识了湖南公共频道的记者王婷。

7月9日上午,王婷正在采访路上,突然收到栏目通知:“邵阳灾情严重,马上转战邵阳。”王婷和同事火速掉头,驱车赶往邵阳。

看到熟悉的家乡已变泽国,交通几近瘫痪,王婷和同事没有丝毫犹豫,涉水步行几公里,赶往灾情最严重的邵水西路。这里积水深达两米,不少居民被困在屋里,水位还在上涨,邵阳快警和武警组成的抢险队正在转移居民。

几经联系,王婷登上了一艘抢险冲锋舟。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位妈妈打来报警求助电话,“家里几个孩子一天没吃东西饿得直哭。”跟随冲锋舟到达现场,救援人员把孩子从窗户里抱了出来,小男孩很很害怕。“小朋友,别怕,到阿姨这儿来。”王婷赶紧帮忙接住孩子。“可能是当了妈妈的原因,特别想保护好他们,这句话脱口而出。”事后,王婷说道。

晚上六点,王婷将稿子回传,没来得及休息,接到通知,“晚上十点洪峰过境邵阳城区。”合上电脑,她又和同事马不停蹄赶往河边,关注最新水位情况,直到洪峰顺利过境。

回到酒店已经12点了,王婷感觉胸部一阵阵胀痛,此时,她才想起家中六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女儿。点开家人发来的视频,看到宝宝一个劲儿在哭,王婷忍不住一阵鼻酸。从早上9点到晚上12点,她和同事粒米未进,滴水未沾,一直在抗洪一线,几次从家门口路过,都没顾得上回老家看看爸爸妈妈。

迎难而上

对于湖南经视的记者刘赟来说,抗洪报道参与过很多,这是他第一次被洪水困住。但是,洪水困不住他战斗的脚步。

刘赟是7月8日晚接到抗洪报道任务并连夜出动的第一批记者。第二天,采访任务刚结束,他又接到了紧急通知,衡东县杨梓坪村溃堤了,整个村子几千人被困。由于去往当地的道路已被淹没,晚上在不熟悉道路的情况下,他们根本进不去,不得已只能等到天亮。

次日天刚亮,刘赟就立马赶往现场。来到受灾一线,道路被淹,到处是电线杆、树木、围墙,冲锋舟行进中遇到重重阻碍,好几次都被卡住。为了能够将救援物资及时送达,刘赟一起参与救援,在拍摄的同时,把一瓶瓶水、八宝粥送到被困群众手中。

为了赶播出,刘赟又急匆匆回到救援点,但来时的路已经被水淹了60公分,就连消防救援队的卡车也不敢冒着熄火的风险往前开。他当机立断,选择从山上高点绕出去。经过近1个小时的步行,刘赟终于到达救援点连接好设备,第一时间把灾区的情况报道了出去。

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采访,刘赟和同事拒绝了村民的挽留,一致决定继续爬山绕路走出去。因为接连的大雨,山上道路湿滑,他们一脚深一脚浅,在山上摸黑了一个半小时,才在村民帮助下绕过了积水路段,来到安全地带。抵达衡东县城已经是晚上10点,刘赟和同事们终于吃上了当天第一口热饭。

“看到大伙儿这么齐心协力抗洪抢险,对于刚刚成为预备党员的我来说,感触很大,内心也有了以往没有的坚定与力量!”刘赟感慨道。

湖南都市频道的记者刘典也有同样的感受。

7月10日,刘典赶赴湖南衡阳市衡东县高湖镇进行防汛救灾报道。上午11点30分,暴雨依旧滂沱,刘典与摄像刘帆涛一同登上冲锋舟共同参与抢险救援。深入灾区,刘典看到十米高的大樟树被洪水吞没了半身,电线在他们头顶交织而过,成片的房屋浸泡水中。

高湖镇政府的干事陈斌是冲锋舟上的救援主力。虽然从7月9日下午一直奋战到现在,已经一通宵没合眼了,但这个26岁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百分之百的精力,这让刘典佩服不已。跟随冲锋舟,他们来到一户被困群众家的楼下,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梯子,顺利救下了70多岁的爷爷奶奶,14岁的小晴和9岁、7岁的两个弟弟——此时,他们已经被洪水围困了一天一夜。

在受灾的核心区域,越往里走,越有无法预知的危险,这一回,危险冲着刘典他们来了。

12点过10分,刘典他们的冲锋舟将一栋土砖房里的被困男子转移到了舟上,正当他们要调头折返时,湍急的水流致使整个冲锋舟开始失控,起初卡在一个死角无法动弹,随后又开始往下游冲去,而前方500米就是一个大坝。这时,舟上的其他人开始慌乱,刘典和摄像刘帆涛则极力安抚大家的情绪,让大伙儿保持镇定,陈斌与另一名抢险人员手持船桨,抵住水中的树干往水流的反向用力推,同时指挥舵手加大冲锋舟马力向上游开……

幸运地是,刘典他们安全折返,这一趟营救用了一个半小时,转移群众7人,回到岸上已是中午一点。中饭时间,陈斌与队员们吃了瓶八宝粥,又继续登上冲锋舟,再次出发。这是从早上7点到现在,陈斌与队员们的第7次转移。“如果新闻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还不够近。”看着他们逆水而行的背影,刘典内心涌起从未有过的坚定。接下来,刘典和同事辗转郴州安仁县,衡东先高湖镇、衡东新塘镇、衡东县城等地,白天播发稿件,晚上直播连线,用镜头直击抗洪抢险一线,给全省观众带来最直观的抢险讯息,凝聚军民鱼水情。

“这几天,既体验了在浑浊冰凉的内涝水中蹒跚前行,也感受了蒸水河边垒砂袋与洪水面对面对抗的惊心动魄;既曾在雨中连续作战后挂着点滴写稿,也曾在雨后天晴的烈日下服用过‘藿香正气液’;既被衡阳党员干部、武警消防连夜奋战、众志成城所鼓舞,也为军民合力、干群一心而感动。在这场高强度的实战中,我提升了自身业务素养,更体会到‘铁肩妙笔担道义’的新闻使命与担当。”这是湖南日报衡阳分社年轻记者唐曦参加完抗洪报道回来后和同事们分享的心得。

从采访者到被采访者,平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记者们,此时都变得寡言少语,大多只是重复一句话,“本职工作,分内职责。”

正是这群光环后的工作者,让我们能及时了解到灾区的情况,也感动于这么多守望相助、人间大爱。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