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许敏 长沙报道
近日,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率队来湘调研,并与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精神”“进一步加强文艺创作”“共同推动湖南文艺事业全面繁荣发展”等交换意见。
通过梳理会谈内容,记者发现,双方的谈话均重点提到了文艺事业和脱贫攻坚。
为什么谈文艺话题要涉及扶贫大业?如何将文艺与脱贫结合?二者融合之后将迸发怎样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新实践里,湖南有许多话要说。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首先,来看两位的座谈内容。
杜家毫说:“……鼓励和引导广大文学家、艺术家聚焦湖南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红色历史等重大主题开展文艺创作……推动湖南文艺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这里提到的“三大攻坚战”,其一便是精准脱贫。
7月22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长沙与铁凝一行座谈。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对此,铁凝回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带领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一批反映湖南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扶贫成就的文艺作品……
很明显,铁凝十分认同“文艺作品要能反映脱贫攻坚”。
简而言之,两位均不约而同地看到了文艺事业的时代性,即要与当下的历史时期相结合。对湖南而言,当下的两个主题便是脱贫和发展。因而,文艺事业也不能悬空而立,而应落脚在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因为,“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给人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具体到扶贫攻坚领域,文艺也是不可多得的力量。引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化扶贫要做“柔”文章》里的话来说,“文化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使扶贫脱贫概念更加丰富饱满,凸显了扶贫工作的人文内涵。”
可见,如果能将文艺、文化、文旅等产业,历史地、具体地与贫困地区的情况结合,将能产生叠加效应。
21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致富
湖南是文化大省,也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诞生地。文化产业和脱贫事业的结合,有先天的优势。
杜家毫说:“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湖南省文联、省作协积极开展文艺主题创作和文化产品创新,‘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等文化品牌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
湖南的文艺事业能独树一帜,离不开顶层规划。
2016年公布的《湖南“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将构建“一核两圈三板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洞庭湖等四大板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根据部署,到2020年,力争实现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值7500亿元,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
而近年数据也显示,湖南的文化行业,对经济贡献率非常之高。
2017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6.35%。
安化云上茶园。
伴随2018年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文旅的作用、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作用更加重要。
“文旅融合跨区域发展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会暨送客入村启动仪式”上,湖南发布了湘赣边跨区域发展精品旅游线路、大湘西地区旅游精品线路,发布了《湖南省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并举行了启动仪式,公共服务云平台“一部手机游潇湘”也在会上进行了精彩亮相。
据了解,湘赣边乡村振兴红色旅游景点线北起平江,南到汝城,囊括了平江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毛泽东旧居(水口村)、炎帝陵等100个特色景点,预计可辐射带动21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致富。
目前,全省197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共涉及162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37566名贫困人口。
当前,2019年全省文旅16项重点任务已公布,其中5项和脱贫攻坚有关——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积极开展“送客入村”活动、首批十大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基地评选工作、湖湘风情(文旅)小镇创建、做实“玩转大湘西”。
放眼望去,文产和扶贫,将上演愈来愈精彩的融合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