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系列谈①
把产业链真正“链”起来——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系列谈④
湘声
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要求。
2014年底,我们开始实施“135”工程,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各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提升了全省产业基础能力;2017年底,我们提出推进产业建设项目年活动,开展对接“三类500强”,建设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等,着眼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水平。对湖南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使其真正“链”起来。
当前,有的同志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时,头脑里还没有“链”的概念,往往是哪家企业有名气就找哪家、哪个项目投资大就盯哪个,也不管企业有没有投资意愿、项目是否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最后时间精力花了,却收效甚微。也因此,目前我省产业链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有的龙头企业“两头在外”,上下游本地配套少;不少中小企业是“隐形冠军”,且互为上下游,但链内循环和链间互动不够。
与前些年相比,这两年转移过来的企业出现了新的明显特点,那就是成建制、整链条转移,有的一来就是几十上百家集群入驻、抱团发展。比如桂阳的家居智造产业园、蓝山的皮革皮具产业园、常宁的牛仔小镇等都是如此。实践证明,抓住了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关键企业,调动好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把对方的需求研究透、把当地的优势结合好、把个性化的服务做到位,很有可能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就带动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对接一个行业协会就组织引进了一批企业商家。
“珍珠只有串在项链上才能更加璀璨。”把产业链真正“链”起来,需要强化“链”的思维。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看准这一产业发展和梯度转移的新趋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造以“产业招商、集群入驻、量身定制、个性服务、培育生态”为特征的“135”工程升级版,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和产业链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把产业链真正“链”起来,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多一些前瞻性主动性的精准研判,多一些建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的精准分析,多一些“一对一”“量身定制”的精准服务,多一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精准施策。只要我们瞄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招商,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就能把产业链真正“链”起来,更好推动全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