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清晨,火辣的太阳才刚冒出头,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千亩葡萄基地早已热闹起来,许多外地客人专程赶来采摘新鲜葡萄。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张群喜滋滋地介绍:“荒地都种上了杨梅、葡萄、草莓、枣子,村里成了五彩果园,村民尝到了产业脱贫的甜头。”
通过发展水果产业,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享红利,是大水坪村交出的脱贫攻坚“答卷”。2016年,新化县锄二代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该村成立,流转土地2000余亩,以种植杨梅、葡萄、枣子等水果为主,在大家的呵护下,果树长势喜人,如今年收益已突破60万元。
“老婆在合作社食堂帮厨,我在基地搞生产,我们夫妻俩每月工资有5000多元呢,再加上合作社每年分红5000元左右,我们已经脱贫了!”大水坪村村民蔡奇永一边接待游客,一边笑着向记者介绍。
大水坪村只是枫林街道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通过产业帮扶,当地不仅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更为村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去年,街道已脱贫193户626人;今年,计划脱贫142户397人,力争将贫困发生率降至1%。”枫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龚国旺信心满满。
退伍军人蔡辉华回乡创业,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街道干部主动与其对接,经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帮助他利用当地种植茶叶的传统,发展茶叶产业和生态旅游开发。蔡辉华成立了新化县天鹏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流转荒地,种植优等茶叶1500亩,如今已发展为年产有机干茶300吨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根据“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天鹏茶业与向荣、星月、万家桥、枫林新村共714名贫困人口签订入股和劳务协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季节性用工达1万人次。今年,已发放季节性用工工资40余万元。
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枫林街道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支柱产业,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目前,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发展茶叶、杨梅、草莓、龙虾等产业基地15个,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土地入股等方式,帮助一大批贫困户顺利脱贫。(记者 周俊 见习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邹辉 邹蝶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