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位于长沙韶山路的某游泳馆内,不少市民在游泳健身。 记者卜岚 摄
健身爱好者卜先生经常在健身房“打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至今,这个活动日设立实施已整整十周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
无需过多的数据,过去十年,发生在我们周围人群身上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夜跑一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健身房、购买了私教课,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在水里“狗刨”,而是有板有眼地练起了自由泳、蛙泳……
■记者 黄亚苹 张洋银 卜岚 实习生 殷宇璐 洪秀妍 薛欣妤 陈海明
2009年
去趟健身房,路上花了半个小时
找家设施齐全、教学过硬的健身房,还需要点眼力
2009年的一天,家住长沙市人造板厂宿舍的张明,又准备去健身了。沿着湘雅路、蔡锷路、湘春路、芙蓉路蜿蜒着往东南方向步行,半个小时后,到达他健身的海东青俱乐部。
虽然彼时的长沙,健身房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但要想找一家设施齐全、经营规范、教学过硬的健身房,还得有点眼力。那时候的海东青,是长沙健身行业的旗舰。也正是在2009年,三湘都市报乘北京奥运会后的全民健身热潮,与海东青俱乐部联合举办了“湖南民间大力士挑战赛”。
在那之前,是长沙健身行业从无到有,从试水到野蛮生长的十来年。“1998年,长沙市阿波罗商业广场附近开了第一家健身房——冠军;2001年开业的海东青健身俱乐部为了打响名气,率先购入赛百斯力量器械、力健跑步机等进口设备。”张先生介绍,早期的健身房,大多是聘请行业内有名的健美操老师授课,办卡时还会赠送健身包、毛巾等小礼品。2000年前后,网络社交仍处于起步阶段,健身房聚集了一批“健友”,自带社交属性,“当时不少人办健身卡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不运动只找人聊天,那时男教练和女会员成为夫妻的比例也很高。”
2009年,是长沙健身行业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各种价格战带来的“洗牌效应”的开端。
2013年
易强开始进入胖子行列
咕咚、悦跑圈、KEEP等健身应用开始流行
2013年,长沙伢子易强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当然,让他满意的不仅是工作,还有工作之余的美食、美酒。
“应酬多,只要上桌就停不住筷子。有时候为了排遣压力,跟朋友聚会,喝酒不喝趴下几个不罢休,体重随之直线上升。”易强回忆道。
最重的时候,易强成为了一名300多斤的胖子,体检多项指标亮起红灯。
那几年,正是咕咚、悦跑圈、KEEP等健身应用开始流行的时候。让易强没有想到的是,他有一天也会加入其中,并成为一条“傲腿”。
2018年
陈团和伙伴们的游泳课卖了100来万
学游泳不再以小朋友为主,更多白领加入游泳行列
陈团,2012届体育专业毕业生。2013年,他在西安加入了一家名为天磊培训的游泳培训机构,成为合伙人之一。
“当时一年的全国营业额才30万,到去年,这个数字翻了3倍有余。”2017年,随着公司业务扩展,陈团来到长沙。在他看来,这个数字的变化正反映了这十年间游泳行业的变化。
陈团告诉记者,以前学游泳的7-8岁的小朋友占比高达80%,而现在这个比例变了,更多白领加入到游泳的行列内。目前,小朋友占比仅30%,20-35岁的中青年占比为35%,45岁以上人群的占比也达到了10%,游泳人数翻了数倍。
陈团认为,游泳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健康理念的普及息息相关,“以前游泳基础设施薄弱,人们根本无处扑腾。现在不一样了,出门1公里的范围内基本都有游泳池,游泳健身塑形的概念也更深入人心。”
全民健身概念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让更多人爱上了游泳。从2005年开始,市民黄女士就学会了基本的蛙泳。14年过去了,她依然坚持每周打卡2-3次游泳,“以前游泳要去离家十几公里的贺龙体育馆。现在走个500米,就可以了。”
2019年
他们的成绩单,让人欣慰
长沙有健身房近500家,每2.68万人拥有一家游泳馆
易强:曾经300多斤的胖子易强,目前身高175厘米,体重79公斤。他刚参加完六盘水马拉松。自2017年2月开始跑步以来,他已参加过几十个马拉松赛事,国内四大满贯赛事更是一个不落。仅2018年他就参加了12个全马,两个半马。
张明:在许多人还在跃跃欲试地“挑战21天”的时候,张明的健龄已达21年。“现在健身方式更加多样,打开KEEP、B站、微博,到处都是健身教程,你再也没办法为场地找理由。蛋白棒、鸡胸肉都是健身必备,以前健身没条件讲究这些。在场地、设备差不多的情况下,健身房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课程的开发、资源的整合、客群关系的维护等看不见的软实力方面。”张明对本土健身行业的点评,颇有些笑看风云的意味。
长沙:截至2019年7月31日,长沙市以每2.68万人拥有一家游泳馆的成绩,列全国“游泳自由”城市榜单第四,远高于全国每5万人/泳馆的平均水平。
此外,长沙目前有健身房近500家,每年还保持着20%增速。
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预测,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7亿,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手记
“全民健身”更应是“全年健身”
“今天是全民健身日,我们去跑个步吧。”假定十年之前,有一万个人这么说。
一天之后,因为全民健身日过去了,跑步的还剩下5000人。
一周之后,由于疲劳累积,跑步的可能还剩下3000人。
三个月之后,由于天气变冷,跑步的可能还剩下1000人。
一年之后,三年之后,十年之后,有人受伤了,有人升职了变忙了,有人去生孩子了……跑步的可能还剩下100人。
这显然不是我们要的“全民健身”。
身体是自己的,锻炼身体这件事如果还要让国家来提醒,我们是不是太让国家操心了?
让人欣慰的是,过去10年以来,变化是喜人的。
全民健身的推广,不再局限于全民健身日这一天那些富有仪式感的主题活动。更多的时候,各级职能部门在引导、服务方面,落到了实处。以湖南为例:2018年,包含羽毛球馆、网球馆、室内篮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国家攀岩室内外训练场、足球公园、太极气功、瑜伽、门球、国民体质检测、体育康复、全民健身大数据统计中心等多个场馆的湖南省全民健身示范中心开门迎客,并采取免费、低收费等惠民政策。2019年,长沙宣布全民健身迎来2.0时代,智慧健身房将开进社区,让你生活之余不去撸两把铁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互联网社交也是人们参与运动的助推剂。从微信晒步数,到夜间约跑,从健身房群友聚会,到APP上秀肌肉,在奶茶、甜品、夜宵长期霸占互联网快销头部位置的时代,消耗了大量无谓的卡路里。
毫无疑问的是,国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参与频率、水平高低,与综合国力呈正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度,也必定水涨船高。
但归根到底,对于你我而言,还是需要自我意识的提高。从躺下去到动起来是一种进步,从三分钟热度到持之以恒是更大的进步,从埋头苦练到科学训练是跨越式的进步,再到“三分练七分吃”付诸行动,嘿,你就可以出师了。
至少,“一年一度”的仪式感早已被“一天一次”的参与感所取代,你还好意思让国家来替你操心吗?
■记者 陈普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