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工作人员对最新研制的隧道掘进机进行安装调试。近年,铁建重工通过技术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通讯员 胡清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通讯员 陶韬
“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对中部六省寄予厚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指导和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湖南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牢记总书记嘱托,湖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发展,践行生态优先,加快培育新动能,让湖南经济实力更强、发展方式更“绿”,朝更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抓好产业发展,经济实力更强
看似普通平常的井盖,安装上传感器,利用物联网技术,变身为拥有防盗、水质监测、危险预警等功能的“智慧井盖”,不仅用在港珠澳大桥上,还卖到了全球175个大中城市。
这是湖南金龙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演绎的井盖“变形记”。公司董事、总经理朱世洋介绍,1993年从一间小作坊起步,2017年前后寻求转型升级,金龙智造去年将产值做到了5.5亿元。
一个小小井盖,打破了传统制造企业的“天花板”,成为湖南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推动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
为走出一条符合湖南特点的“强省之路”,2016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五个强省”建设目标。其中,“经济强省”是基础,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带队,连续3年举行全省产业项目观摩和推进会,持续释放“产业兴则湖南兴、产业强则湖南强”的强烈信号和明确导向,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一个个具体产业、企业、项目上。
打出政策“组合拳”,撬动资源要素集聚。精心筛选、重点培育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建立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制度;实施建标准厂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135”工程,各地产业基础能力增强;今年再打造“135”工程升级版,突出集群入驻,凸显个性服务,培育产业链生态。
“产业项目建设年”如火如荼,对接“三类500强”成果丰硕,新金宝岳阳基地、德国大陆集团中央电子工厂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子湖南。今年上半年,全省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6%,为实体经济筑牢根基。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今年开展的“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将湖湘大地打造成投资创业的福地。
一批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湖南有4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为国内最大,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中小航空发动机、飞机起落架系统等部分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有望打造成为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表示。
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6%,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全省经济稳步前进。从2013年至2018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46万亿跃至3.64万亿,在全国的排名从第十位跃升至第八位,经济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
践行生态优先,发展方式更“绿”
华菱湘钢,今年头7个月的综合能耗同比降低约18%;
南县,传统稻田,如今既产稻、又产虾,不用化肥、农药,亩均纯收益在3000元以上;
望城区光明村,告别“脏乱差”,变身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从12年前建设“两型社会”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部署,我省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始终有着清晰认识。
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后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方式,逐渐被先进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式所取代。
8月20日,记者走进湖南湘江关西涂料(长沙)有限公司,即便距离生产设备仅1米,也闻不到“油漆味”。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所生产的7款涂料产品,今年被工信部评为绿色设计产品。
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上下游企业绿色共生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的全产业链流程,都要做到资源节约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如,采购额95%以上均为低环境风险供应商,尽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运输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包装物等。
这样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在我省数不胜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力”。
广大农村和农业生产同样唱响“绿色协奏曲”。
处暑时节,记者来到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村庄干净整洁,一股树木花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张俊杰在村里经营一家有机农庄,他从菜架上摘下一根黄瓜,到旁边水沟里简单一洗就吃了起来,“这里的水没有污染,蔬菜瓜果都远离农药化肥。”农庄的“粉丝”越来越多,已发展5000户家庭会员。
发展生态产业,促进村民致富增收。新明村的人均年纯收入由10年前3000多元提高到去年的3.4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省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起,深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出台政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我省改革调整各市州考核评价体系,把过去繁杂的考核指标,浓缩简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党的建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4方面内容,进一步引导和督促各地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从过去粗放型发展的老路中走出来。
加快培育新动能,朝更高质量迈进
再过1个月左右,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之城”将在湖南湘江新区投入使用。智能网联汽车100公里智慧高速和100公里城市开放道路项目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
“车是智慧的车,路是聪明的路。”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即将揭幕的“自动驾驶之城”,路和车都配备丰富的感知监控仪器,基于5G-V2X车路协同技术,能够全方位快速感知和分析环境、整理和发送数据,帮助车辆安全行驶。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南看清大势、把握趋势,加快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助推湖南经济“换道超车”。
10秒制成1件铝轮毂,80秒“智造”1台发动机,3分钟诞生1床被芯,5分钟下线1台挖掘机,1小时灌装3.6万瓶酱油,1天生产6.1万台手机……一大批智能工厂“闪亮登场”,“湖南制造”升级为“湖南智造”,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
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智能+”不仅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更助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发展。
在安徽芜湖峨桥镇,大片稻田正进入抽穗期,其中有13块共300亩左右试验田显得与众不同。“每一块的施肥量都不一样,通过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精准施肥。”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监袁勇富告诉记者。
这是中联重科今年开始实施的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建设,通过“智能农机+工业互联网平台”,收集农业生产从播种、施肥、水份及病虫害监测、收获等全过程的各项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决策,实现精准化种植,助推农业产业化。
长沙高新区,7000来家移动互联网企业“拔节生长”,长沙迅速崛起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第五城”;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依托“电视湘军”内容生产的影响力,加速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视频V谷;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29所高校环绕成城,广泛集聚和导入国内外的优质科创资源,让一批“湖南籍”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湘大地,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在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5G应用、人工智能的新浪潮中汇聚起的澎湃动力,推动湖南经济朝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