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湖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年,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短板和关键任务。“讲勤劳、树榜样、促脱贫”,要树立可学可比、可信可鉴的先进典型,激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即日起,红网、时刻推出【坚定的力量·残疾人脱贫记】系列报道,深入发掘湖南省扶贫脱贫领域的残疾人先进典型案例。
胡玉山。
胡玉山日常指导残疾人做工,并免费给当地农户提供帮助。
红网时刻记者 李兵 怀化报道
“梆、梆、梆……”板凳在地板上叩出清脆的响声;“嘶、嘶、嘶……”木头在机器上来回作业的摩擦声。在怀化溆浦县卢峰镇杨家仁村,有一家远近闻名的板凳硬汉家具木器厂。
为啥叫“板凳硬汉”呢?就要从老板胡玉山说起。
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玉山下肢无力,只能双膝跪地,每天清晨,胡玉山都会拄着板凳,一步一挪地进入他的“木匠工作间”,开始忙碌起来。小方桌、泡脚桶、蒸饭桶、烤火箱等系列木制品堆满了大半个工作车间,在工作间过道旁、墙壁上摆满了各式工具。他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高超的技艺被人称为“板凳硬汉”。
“6元钱让我走出脱贫路”
1974年出生的胡玉山,家住湖南溆浦县祖师殿镇鲁家溪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出生3个月时,他因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腿部肌肉不断萎缩直至瘫痪。
上天给胡玉山开了个玩笑,但他没有气馁。从小就比同龄人要懂事的胡玉山,在15岁时,就开始借助小板凳行走,板凳成了他的“拐杖”,慢慢地他学会了独立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据胡玉山介绍,16岁开始,他在村里的夜校学习文化知识,以惊人的毅力,只用两年学完了小学至初一的课程,还写得一手好字。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学一门手艺,将来才有可能养活自己。
因为从小喜欢捣鼓木制玩意。打从记事起,他便开始自学、偷学裁缝、木工,其精湛的手艺得到周边群众认可。胡玉山说 “那时家门口正好有个木工师傅,每天我都喜欢在他家店里玩,慢慢地我就学会弄这些了。而且我只要看到别人做的木制用具,琢磨几天就能捣鼓出来,这让我十分的惊喜。”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0年,胡玉山给邻居做一个锅盖赚了5元钱后,父亲也给他奖励了1元钱。这让胡玉山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他拿着这6元钱,买来木料,做成锅盖、喂猪食盆、小方凳等小家具。没想到的是,他制作的小家具被邻居抢购一空。就这样,胡玉山的小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已经脱贫的胡玉山决心走出家门,创办了现在这家木器加工厂。
如今,很多人寻着“板凳硬汉”而来,十里八乡村民装新房买家具,学校买扫把课桌椅都来找他。今年2月,县芙蓉学校来考察后,当即订购3000套桌椅和500把扫把,“硬汉的东西过硬,我们放心。”
“我现在基本实现了‘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了,不仅有代理商给我定点销售,我也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网上销售。”胡玉山自豪不已。
“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脱贫”
虽然命运对他不公,但他更懂得一个人要有爱心。2009年冬天,他在溆浦县城看到有一对母子在超市外面乞讨,自己身上仅剩50元钱,他给了母子二人40元,仅留10元车费。因他积极参与社会各种“爱心”活动,助残成绩突出,2003年被推选为该镇残联理事长。2007年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如今,胡玉山木器加工厂共有18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和残疾人达到16人。此外,还有7个贫困户在家里参与生产,由工厂负责运送原料和回收产品。
贫困户黄考华就是厂内残疾人典型之一,他在工厂负责捆扎扫帚,扎一把扫帚可以挣6元工钱。
黄考华说,他在家不能种田,出去打工又很少有企业愿意接收,以前只得在家务农,完全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现在就不一样了,在木器加工厂做事,一个月能赚1800元左右,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发狠搞几年,我也能顺利摘掉“脱贫帽”。
谈及未来,胡玉山说:“我不愿看到残疾人都靠别人施舍为生,我现在的想法是招聘更多的残疾人加入‘板凳’事业,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让他们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