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潮鞋成年轻人的爱好。 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琼萍 实习生 皮景婷 胡自含
“大学生炒鞋年入50万元”“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鞋店开业,几百人冒雨排队摇号抢限量款”……当前,各种“炒鞋”话题在青年群体中备受关注。某运动鞋交易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19日,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经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炒鞋圈已渐成体系,形成了包括产品发售、囤货炒作、鉴定、转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球鞋的属性正悄悄发生变化。对一些消费者来说,球鞋已不单单只是一双鞋,而是一种潮流、一种身份、一种态度。而现在,球鞋又多了一重属性,成了一种投资。连日来,记者调查了解到,炒鞋更像是一种投机行为,一场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而鼓声随时可能会停。
1399元转眼59999元,潮鞋触网变疯狂
近期炒鞋持续升温。记者查询潮流单品交易平台毒APP发现,8月17日发售的Air Jordan 1 Retro High Satin Black Toe女款红丝绸黑脚趾,其最初发售价格为1299元,而最新现货价格最高已达到8589元,对应的鞋码是42.5码。当记者在毒APP上选择该款潮鞋闪电直发,则实际需要付12999元,对应发售价直接暴涨10倍。不过高昂的价格并未打击购买者的热情,从购买情况来看,截至记者发稿,该款鞋已有16636人购买。
此外,另一款发售于2月份的SoleFly*Air Air Jordan 1 Retro High OG 黑绿橙漆皮的价格涨势同样惊人。其最初发售价为1399元,根据毒APP显示,最新现货价格最高已经涨至59999元,这意味着半年多时间涨幅超过4200%。
面对火热甚至有些“疯狂”的鞋市,来自长沙理工大学的彭叶竑告诉记者,耐克、阿迪达斯推出的各种联名款和限量版比较受追捧。彭叶竑介绍,自初中开始,他就喜欢上了球鞋,此后买鞋成为了他的一个生活追求。现在他已经有超过40双球鞋,而这在鞋圈只是“业余水平”。“大概2017年左右,‘炒鞋’突然一下子就火了,最近一段时间更是涨得疯狂。”彭叶竑告诉记者,他有一双AJ“倒钩”发售价仅1000多元,入手价7000元左右,现在价格涨到了17000元左右。
与彭叶竑痴迷收藏球鞋不同,浙江义乌的刘光(化名)进入“球鞋圈”是因为工作需要,却成了一名“炒鞋人”。刘光告诉记者:“实际上,炒鞋在线下一直都有,耐克、阿迪这些大厂每年都会出一些联名款和限定款在特定的时间发售。因为有数量限制,就像饥饿营销,供需不平衡自然给炒鞋带来生存空间。而近两年来,炒鞋接入互联网,像毒APP、Nice等球鞋交易平台的出现,方便了炒鞋操作,炒的人越来越多,炒鞋的风也就越来越热。”
K线图等一应俱全,炒鞋趋向炒股
在“炒鞋”的人群中流传着一句话:“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但现在,炒鞋却越来越像在炒股。之前由黄牛和鞋贩子支撑起的球鞋交易中介平台,如今已发展成规模化的线上交易二级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球鞋转售交易平台被称为“球鞋券商”“球鞋交易所”,因为在这些平台上,K线图、电子化交易、分时图、挂单买卖等一应俱全。现在很多卖鞋平台还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了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三大“炒鞋”指数。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交易平台推出“闪购”服务,卖家将球鞋信息发到平台“寄存”,买家购买被寄存的“产品”同时等待下一次售卖。买卖双方只交易球鞋的所有权,却不见真正的球鞋。此外,不少球鞋交易平台都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导致不少新入局者借钱“炒鞋”。
有业内人士指出,“炒鞋”几乎完全照搬了股票市场的交易模式。买卖双方自行判断球鞋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溢价,力求在高抛低吸中寻求收益,而交易平台则从中赚取9%左右的手续费。
高利润对应高风险,炒鞋并非“稳赚不赔”
“炒鞋”越来越像炒股,意味着机会,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最近发售的一款原价为1299元的AIR JORDAN 1北卡蓝黑曜石,预售价7000元左右,发售后没多久就跌到了3000多元。
记者注意到,在某球鞋交易平台,几款热门球鞋的价格最近都出现了回落,比如一款球鞋从曾经的1.3万元跌至6000元左右。而9月1日刚刚发售的新鞋,也从4000多元跌回了原价1000多元。业内人士表示,在炒鞋圈,真正能够低位进入的散户其实并不多,很多在高点接盘的买家,其实都面临着被套牢的风险。如今的球鞋市场,更像是一场资本的游戏。
在金融分析师赵相宾看来,“炒鞋”虽然像炒股,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鞋首先是消耗品,不同于股票、指数基金等具有保值的性质,并且会有分红回报。‘炒鞋’市场依托于品牌的饥饿营销,一旦品牌增加发货量,对‘炒鞋’市场会产生致命打击。”
业内人士提醒,无论一双鞋的价格能被炒到多高,真正手握球鞋价格杀手锏的,还是生产这些球鞋的厂商,因为发售量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莫被暴利迷了眼,切记“鞋穿不炒”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琼萍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球鞋市场以夸张的高投资回报率为噱头“出圈”了。“4天暴涨900%”“华裔小伙靠炒鞋年入百万”等传奇故事不断传出。一时间,“炒鞋”的风头之劲不仅一举盖过“炒币”,收益率更是直接碾压股市、汇市、债市等一众投资市场。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球鞋并不是刚需商品,替代品满地,并不会因为材质增加了高科技含量、设计多么有时代感而改变其本质。当下,“疯狂的球鞋”乱象频发,厂商搭台、资本入局、鞋贩唱戏、囤积居奇、高价售出等一系列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看似丰厚的利润诱惑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包括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学生)入局。新入局者开始“炒鞋”的初衷,往往是卖不掉还能自己穿出去“浪”,可一旦尝到甜头,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开始尝试以借钱的方式“加杠杆”。“眼见它起朱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这是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机者的结局,或许也将是炒鞋者的结局。
纵观此前资本投机的游戏,曾经的“东方神犬”成了流浪狗,“市花”君子兰被毫不留情地扔进垃圾堆,如今身价成倍暴涨的鞋子,又将会如何?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那些毫无价值根基,纯靠他人接力下一棒的炒作盛事终会变成一地鸡毛,这一次炒鞋也不会成为例外。
记住,鞋子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