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凝心聚力、筑梦前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筚路蓝缕、团结奋进,在坚韧前行的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薪火相传。湖南省统计局联合红网推出7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看湖南经济、社会、民生如何实现“升级跳”。
红网时刻记者 王诗颖 长沙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积极推进工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工业总量跨过万亿台阶,运行质量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百废待兴到百业俱兴 中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前,湖南工业几乎为零,基础十分薄弱,是典型的农业省份。1949年,全省仅有24家官营企业和1376家私营小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3.18亿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总体实力不断壮大。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2.9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916.38亿元,年均增长12.1%。
与全省工业增加值同步提升的,是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全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生产能力快速扩张。钢铁、建材、化工等基础原材料能源类产品已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
同时,高技术产品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5.9倍,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2.1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倍,机床数控装置产量增长30.9%,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量增长85.5%,硬盘存储器产量增长27.4%,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0%,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增长18.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传统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
70年来,全省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传统工业行业由小到大,汽车、电子通信、轨道交通等新兴工业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已涵盖39个工业大类行业、193个中类行业、584个小类行业,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
在传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通过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全省下大力气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8年,规模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2.8%、37.5%和16.4%。产品结构逐步调优,中高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产业高端化持续推进,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占比提升,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 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方式转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工业经济效益同规模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26.95亿元,比1998年增长542倍,年均增长37.0%。同时,湖南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工艺改造力度持续加大,煤炭、冶金、造纸等传统行业落后产能逐步出清,资源消耗、生产排放稳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湖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创新产出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极。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3.9%,比2005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发展活力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