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袁隆平的荣誉簿上再添一枚“共和国勋章”。
9月16日,袁隆平出现在湖南农业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引发全场轰动,学生们激动不已地喊出:“袁院士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无论是来自国家的最高荣誉,还是来自民间的自发追星,对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而言,都是实至名归。
就在几天前,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的一间会客室,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接受众多媒体采访,侃侃而谈。
话语之间,满满正能量和诙谐幽默相交织。金句频出背后,是一颗跳动的“赤子之心”。
“90后”袁隆平,鬓已白,心更热。
“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攻关”
会客室里,袁隆平耐心地回答记者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他背后悬挂着一幅照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左上角有袁隆平亲手写下的一行字:湖南溆浦,首次亩产突破1000公斤。
“亩产1000公斤”,这是袁隆平80岁时许下的生日愿望,在2014年已经实现。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攻关。”
数字的背后,是袁隆平和超级杂交稻人持续数十年的汗水和心血。
1974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破土而出。从1976年到2018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约8000万人口,为中国人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稻谷已经抽穗了,10月份就可以收获。”谈到杂交稻,袁隆平眼中光芒四射。在追求高产更高产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歇。
袁隆平乐呵呵地告诉大家,目前百亩示范田的超级稻来势很好,其中两个点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积亩产1200公斤大关。“希望以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
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步入“90后”行列的袁老,仍然在孜孜以求地追逐梦想。
采访中,袁隆平细细算了一笔账:“全世界有1.6亿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袁隆平希望,“让我们的杂交稻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
这一梦想正在逐步实现。1979年以来,杂交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700万公顷。就在今年,由袁隆平指导中国专家帮助马达加斯加种植的5公顷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达到10.8吨,是当地一般水稻产量的3倍多。这为解决非洲粮食短缺带来希望,非洲朋友们高兴地把超级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恩在发给袁隆平90大寿的贺词中说:“2004年,怀着无上的敬意与自豪,我们授予您世界粮食奖,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赞誉。自那年至今,已整整15年。15年来,您仍孜孜不倦地在水稻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创新,造福人类。”
这是世界对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一份敬意。
“我是无党派,我崇拜共产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授“共和国勋章”,对此,袁隆平谦逊地表示“不好意思”,要“更上一层楼”。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7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
“我是无党派,我崇拜共产党。”亲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见证了70年的发展变迁,袁隆平感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我们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了,现在我们能够抬得起头,挺起了腰杆。”
在袁隆平看来,正是党的阳光雨露养育了杂交水稻这朵奇葩,使他和他的团队在挑战“世界饥饿”的历程中,有勇气坚持不断探索,有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使这道世界难题首先被中国人攻破。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都要始终跟党走,始终对祖国、对人民充满深深的爱,这也是科研创新的动力源泉。
湖南日报记者 苏莉 通讯员 黄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