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19日讯(记者 吴公然 实习生 李姿 通讯员 陈静明 )80岁,是一个很多人数着时间过日子的年纪,而长沙县高桥镇锦绣社区的老党员陈仲芝,却做了一名伏枥的老骥,用“党员标兵”“道德模范”“环保‘领头羊’”的党性作为唱出了一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夕阳红。
陈仲芝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庭院干净整洁。
61年党龄的陈仲芝,曾长期在基层任职。说起他,在高桥镇可谓无人不知。早几年还没有实行“最多跑一次”服务的时候,他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不畏严寒酷暑,把锦绣社区270个老人的资料挨家挨户收齐,然后坐公交到星沙为每位老人办理爱心卡和老年证,再逐户送到老人们的手中。
现在陈仲芝老了,按理说当年的服务者可以享受被服务了。但他却依然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牢记使命为民服务。
记者走进陈仲芝家的大门,庭院干净整洁,整齐有序的垃圾桶上贴着分类标示显得格外醒目,再往里走,看到门前贴着他用毛笔字书写的垃圾分类告示。家里有客人来,如果垃圾没按类别扔,他会作出温馨提示。在他影响下,身边亲朋好友也开始垃圾分类。
陈仲芝贴在家门口的垃圾分类告示。
“我一般是每周每户收两次垃圾,陈爹家的垃圾我一个月收两次就足够了,每次他都会把可回收垃圾装好给我卖废品。要是每户都像他这样,我们就会轻松很多。”环保员苏佳奇说。
“垃圾分类,我们党员要带头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垃圾产生量,减轻乡村垃圾清运成本,在为环保员减负的同时,自家环境也舒适,更有益于身心健康。”陈仲芝说。
陈仲芝(左一)与居民分享垃圾分类经验。
不但自己做垃圾分类的榜样,陈仲芝还带着组上的几名党员不定期入户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遇到没分好类的,便现场教学。他用毛笔字写好“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各类标签贴在居民家的垃圾桶上,帮助居民分类扔垃圾。有时遇到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居民,他们几个党员志愿者干脆帮忙收拾。居民们看到眼里,慢慢也养成了分类的良好习惯。
高桥镇锦绣社区党支部书记皮特说,陈仲芝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个人觉得这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做一个党员、一个退休干部该做的“正事”。只有都像他一样脚踏实地去做,绿色生态空间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