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十年,三湘四水,五谷丰登,生机勃发;三湘儿女,奋发进取,赶走了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饥饿梦魇,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三湘大地,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红网时刻开设《喜看稻菽千重浪》专栏,巡礼湖南农业农村奋斗的七十年、丰收的七十年,回首汗水浸出的喜悦与幸福。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担负着守护好“中国饭碗”安全的重要使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术,是湖南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跃升的关键举措。
七十年来,湖南农业不断创新探索,农业农村经济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化学防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为湖南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
20世纪50年代开始,湖南对洞庭湖进行治理,50年代末、60年代、70年代在洞庭湖区大修电力排灌站、机排、电排工程,尤其是在60、70年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在山丘区大量兴修大中小型水库,修建配套的沟渠水系,改善了农田灌排条件,大大缓解了旱涝灾害的困扰,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这些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至今在农业生产中仍发挥巨大作用。
80年代中期开始至90年代,湖南重点开展湖区综合治理、山丘区病险水库治理和“四水”整治,先后在“四水”建成柘溪、涔天河、东江、凤滩等重点大型水库18座。1986年开始实施洞庭湖第一期治理工程,1998年启动“四水治理”,到2007年进入全面验收。进一步加强了对病险水库的治理,到2007年,省政府确定的159座重点病险水库(其中中型24座,小型125座)的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
到2008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2709.1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196.18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174.64千公顷,有大中小型水库11466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中型水库281座,水库总容量392.57亿立方米。
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18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22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75%。涔天河水库扩建基本完成,莽山水库、毛俊水库、黄盖湖防洪治理、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等重大农田水利项目加快推进,水利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全省农田综合灌溉条件大为改善。
农业机械事业发展迅速
1949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仅0.11万千瓦。农机“千社”工程的实施,带动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提升。全省农机总动力由1949年的0.10万千瓦增长至2018年的6340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8%。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经营由传统的“劳动力农业”向“机械农业”的转变,加快了由传统耕作方式向现代耕作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截至今年已连续举办八届中南农机机电产品展交会,约翰迪尔、久保田、井关、中联重科、一拖股份、中天农舟、大疆农业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走进湖南,助力湖南农业机械化建设。
通过举办“教会农民用农机,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帮助农民改变生产观念、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水平,以湖南农业机械化为抓手,不断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
化肥农药从逐年增加再到逐年减少
20世纪50年代推广氮肥,60年代推广磷肥,70年代推广钾肥,80年代推广配方施肥,90年代推广平衡施肥,到21世纪以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8年全省化肥施用总量达到223.4万吨(折纯)。1954年,湖南开始使用“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水稻等农作物病虫,此后化学防治逐步发展。到1980年年农药施用量达23.05万吨,以后逐步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农药用药量有所下降,至2008年,全省农药使用量11.28万吨。
湖南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试验使用农用地膜,推广地膜覆盖技术,90年代保持在2万吨左右,2000年为2.5万吨,2008年达到6.9万吨。此后,湖南逐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通过推广植保无人机减施农药,推广化肥深施机减施化肥,推广生物质制肥机减少化肥、农药和养殖粪污,2018年全省推广农机“三减量行动”相关机具1334台,减施化肥4300吨以上、农药660吨以上,减少养殖粪污30万吨以上。
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湖南就开始对中低产田进行改良。从1989年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的20年来,湖南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70%以上投入到土地治理项目,共改造中低产田151.2万公顷,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40%。从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先后启动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大型商品粮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以及土地整理和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重大项目,实施沃土工程,开展耕地地力提升行动,不断加大中低产田土改良投资力度。
至2008年,全省高、中、低产田分别为129.72万公顷、154.01万公顷和94.99万公顷,分别占全省耕地的34.25%、40.67%、25.08%。耕地质量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推进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继续探索完善以农艺调控措施为主的修复治理技术模式,2018年,全省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304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到75%。
(作者:姜峰,原名姜太军,现任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