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丨翻身村打“翻身仗”——武陵山区贫困村蹲点见闻

2019-10-22 17:38:06 新华社
作者:周楠、张玉洁 编辑:张立
字号:

“你们叫翻身村?翻身了吗?”51岁的湘西人李红云,过去最烦这个让她窘迫的问题。

如今,走在集镇上,走在县城里,已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李红云昂着头:“我现在就盼着别人问呢!”

她所在的翻身村,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海拔最高的乡——龙山县大安乡。历史上名叫黄连坪,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寨。盼望尽快摆脱贫困,这个村在20世纪70年代更名为翻身村。近年来,精准扶贫大力推进,村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村民的“翻身”脱贫梦终于实现。

翻身村平均海拔1231米,没有水田,只有旱土,每年冰冻期长达2个月,生产季节短,土壤贫瘠,物产稀少。

村民李远付回忆,三四十年前,有的人家里穷得连被子都不够,冬天要盖玉米须和玉米叶。33岁的马超伍家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长期借住在别人家,他17岁就外出务工,有太多心酸回忆:“打工时谈了个女朋友,带回家来,人家一看这穷地方扭头就走了。”

2013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临湘西各个贫困山村。

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反复调研,走家串户听取村民们的意见,得出结论:翻身村要“翻身”,重中之重要做好三件事:修路、兜住底、找准产业。

在多方支持下,12.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很快进行了加宽和硬化,电网全部提质,一栋栋危房进行了改造,田里还修了机耕道。

村里制定了产业发展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地处高山,环境好,气候适宜,烤烟和药材成为村里着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到2019年,村里的烤烟、药材面积从过去的10多亩发展到2000多亩。政府牵线,44户村民与龙山县众泰中药材合作社签下购销协议,不愁药材的销路。

全村880人,马超伍、李红云等43户138名村民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各种政策纷至沓来,一些穷困多年的村民被及时“兜底”,渡过难关后,又抓住政策机遇,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属于他们的人生奇迹。

精准扶贫实施前,李红云腿疾较重,丈夫腰椎间盘突出,一度双双躺在床上,收入断了来源,两个女儿要抚养,家里没有积蓄。她一度产生绝望,“难道要像父辈那样,病拖着拖着,人就没了?”

2014年,李红云家被评为贫困户。干部上门了解情况,赶紧安排两人去治病。大部分费用报销,自己只花了几千元。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三天两头来家里,鼓励种植烤烟和药材。两口子下了决心从零开始,最多时种了30多亩烤烟和药材,光去年收入就有10多万元。“有时候看着存折上的数字,感觉像做梦一样。”李红云感慨。

种了50多亩烤烟和药材的马超伍,也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全家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在政府帮助下我们家盖了新房子,我老婆是在温州打工时认识的,现在也跟我回村发展。”马超伍开心地大笑起来。

去年年底,县里来村验收,贫困人口减少到11人,综合贫困发生率只有1.25%,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善,达到了贫困村出列“一个确保、两个完善”的标准。

“脱贫只是第一步,要巩固现有成果,更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才能真正‘翻身’。”30岁的扶贫队长彭虹茗干劲十足,每天只要在村里,总会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带领队员和村干部入户座谈,“要趁热打铁,鼓舞大家的干劲,继续努力!”

今年夏天,村里来了不少露营的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拨。这让彭虹茗和村干部们获得了灵感,“我们这里夏天凉快,冬有雪景,年底龙山通了高铁,到长沙、重庆大概只要两三个小时,游客会越来越多。我们准备建设露营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这是‘翻身’的长远之计。”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