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村四周山体环抱,村内一座座侗族特色的木楼高低错落分布其中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怀化会同县报道
出怀化,下洪江,过高椅古村,翻山涉水,来到岭头村。岭头村坐落在雪峰山的西南段,由于常年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低下,这个久居深山的村子成为会同县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原有贫困户73户231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44%。
自2018年2月份,湖南女子学院帮扶工作队到来后,他们坚守初心,让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发生深刻变化。
帮扶工作队发挥高校党建优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党建引领
凝聚一股脱贫攻坚的强劲力量
“刚刚进村时,我们不敢相信还有这么贫困的村子。”湖南女子学院帮扶工作队队长、岭头村第一书记丁尧告诉记者,岭头村跟外界相通的唯一一条道路还是一条泥巴路,他们进出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虽然开局很困难,但是帮扶工作队斗志却十分昂扬。
经过1个多月的走访摸底,帮扶工作队决定从抓党建入手,打响岭头村脱贫第一战。
“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丁尧便从党建工作入手,夯实党建基础,重建党建堡垒,使党建工作成为驱动扶贫工作的最大动力,让岭头村扶贫列车从普通轨道转入高速轨道。
帮扶工作队发挥高校党建优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帮扶工作队加强村支部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支部联谊共建”,“红色教育”韶山、花明楼行主题党员日活动,使全村党员群众党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更强大的信心。
今年5月份,帮扶工作队引进“玉晶91”和“玉针香”优质稻,但村民对此都抱有怀疑心态,不敢尝试。帮扶工作队带领村上的党员干部亲自试种4亩稻田。秋收时,看着金灿灿的稻子,不少村民纷纷表示明年一定要跟着帮扶工作队种植。
如今岭头村党支部正以党建为牵引,融合发展,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加强扶贫攻坚政策宣传和村民思想疏导工作,增强村“两委”凝聚力,使村民树立脱贫的信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上下营造出扶贫攻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扶贫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在工作队还未进入前,岭头村交通不便,村民购买大宗物品只能采用肩扛手提。
完善设施
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早上6时许,岭头村村民在一声声鸡鸣声中醒来,村民黄友娥开着新买的电动车将孙女送到8公里外高椅学校。去年,她为了孙女读书,只能在高椅乡镇租房,因为岭头村交通不便,有车也无法骑车通行。如今,道路通了,村民陆续都购买了电动车、摩托车,有些村民甚至还买了小车。
“我们最远一次,一天往返走了20多公里路。”帮扶队员李雨樽告诉记者,那些年岭头村没路的日子,他们为了走访,经常需要穿着雨靴,翻山越岭,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另外一个组走访。
翻开帮扶工作队的手机相册,泥泞的黄泥巴路,膝盖以下全是泥土的裤子,已经辨认不出颜色的鞋子之类的照片比比皆是。
要想富,先修路。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争取,修建了岭头村历史上第一条水泥路。
经过2个月时间,一条宽4.5米,长1.8公里的水泥路就修建完成,岭头村终于结束没有水泥路的历史。
今年88岁的村民兰陶红在岭头村生活了几十年,聊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他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一年前,村里还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村里的主路都没有硬化,走哪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丁尧介绍,一年以来,帮扶工作队聚焦岭头村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打通制约山村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岭头村新建取水点、蓄水池2处,解决了全村自来水的问题;实现饮水问题全覆盖;实施农网改造升级,生活用电100%保障;实施村民户内线路改造,确保用电安全;4G信号实现全覆盖,各组居民集中点实现光纤信号全覆盖。
岭头村的变化,由路而来。村寨面貌变美,农业产业变多,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在不断增强。
眼下,岭头村村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富”到“我要富”,都想乘着政策的春风,为建设美丽家园、为过上好日子而努力。看着村寨变化,听着村民谈到对政策的了解、对生活的规划,红网时刻记者深深感受到,有了“我要富”的闯劲,岭头村的脱贫致富、全面小康之路已不遥远。
动手开荒,在荒山上种满致富果。
开荒发展产业
探索资源变资本永续发展之路
走进岭头村,村落四周山体环抱,古朴的村子背倚青山,村内一座座侗族特色的木楼高低错落分布其中,远远望去,只见屋宇前低后高,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旁边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其中,就像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超脱的美的享受。清早时,站在高处远眺,连绵的山脉,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
2015年,岭头村已被列入第四批全国传统村落;2016年,岭头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如何将天然的资源变成资本,成为帮扶工作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民宿,发展旅游。帮扶工作队说动全村村民,从紧张的用地中,挤出了2亩多土地。经过3个多月建设,民宿主体已经完工。7月初开始试营业。如今,三个月多时间,民宿就已经产生3万多元的效益。
随着民宿建设开始动工,帮扶工作队又开始谋划新的产业。
选择产业,要因地制宜。帮扶工作队为此头疼好久。选错了项目,就是“瞎指挥”,效益不好,老百姓不接受。
为此,帮扶工作队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外出考察,邵阳、湘潭、怀化,都印有他们的足迹。最终,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他们决定靠山吃山,开荒种植杨梅和中草药。
岭头村的杨梅基地位于梦云山脚,目前已有50余亩,今年夏季时,不少果树还挂果了。
“今年年底,我们计划再扩建150亩。”帮扶工作队队员许凤介绍,产业方面,还种植了金银花、玉竹、黄精等中草药200多亩,“预计两三年后,村集体经济将达到100万元以上。”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部分贫困群众积极投身家庭经济建设,努力改变自家的贫困状况。村民黄通彩是代表之一。
2014年,黄通彩是岭头村有名的“贫困户”,家中三口人,儿子在读书,岳父和岳母都身患重病,全靠他们夫妻赡养。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家,再贴切不过了。
如今,在帮扶工作队的带领下,黄通彩通过扶贫政策和自身努力,不仅2018年实现了脱贫,而且前段时间还购买了小车。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一条探索资源变资本永续发展之路,正缓缓从大山深处向外延伸。
湖南女子学院驻村帮扶通过构建高校教育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围绕“农村妇女赋能”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发挥学院优势
教育扶智脱“穷根”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最根本的扶贫。
驻村一年多来,工作队充分利用湖南女子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坚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系列培养与培训,有效将学科及专业建设跟扶贫攻坚相结合,女性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把人才培养阵地从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垄。
8月20日,“旅游扶贫,教育关爱”活动在岭头村启动。近十余名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当地的农户、合作社进行了项目交流对接。
“旅游扶贫,教育关爱”项目是湖南女子学院2019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之一,项目扶贫小分队根据岭头村自然景观和民俗民居特色,通过深入调研,围绕旅游扶贫,将智力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当地农村地区。
旅游专业师生在民宿专业技能培训课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妇女群众讲解民宿礼仪服务、房间清洁整理、规范化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妇女群众的学习兴趣,让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干货。
村民兰爱桃之前在外打工,随着年龄增大,又要照顾家人,这几年,她一直没有外出务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学到了一技之长,我一定会珍惜这次培训,认真学好技能,争取实现家门口再就业的机会。”
自2018年驻村帮扶以来,湖南女子学院驻村帮扶通过构建高校教育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围绕“农村妇女赋能”工作,直接把社会服务功能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推动岭头村社会经济建设,有效提升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综合素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后盾单位湖南女子学院的支持下,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团结一致,带领全村群众加强基础建设、发展产业、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探索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岭头村在帮扶下顺利通过脱贫摘帽验收合格检查以及省第三方评估检查,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丁尧表示,下一步,帮扶工作队将继续坚守初心,践行时代的使命,带领村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工作队将全心投入,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