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12月4日讯(通讯员 毛丹)“感谢党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可以在附近合作社打工,每年可增收约5000元。”说起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娄底市娄星区水洞底镇新仕村的邓湘初高兴地说。
借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贫困户邓湘初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因考虑到两个儿子结婚后房屋不够,村里提前为他考虑到“备二建一”,地基选择建设时容留8人户的面积,实际建设4人户的面积,一旦以后儿子结婚或者致富脱贫以后,可以加建。
水洞底镇新仕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邓升华、周命发、周忠兵积极参加娄星区人社部门和军培中心组织开展的电工、厨师、育婴师等技能培训班,考核发证后,分别赴广东佛山、湖南长沙、娄底进厂就业,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对在家不愿外出的,新仕村充分利用村级保洁员、光伏电站维护员等公益性岗位,为他们创造增收机会。
“终于有了安全的住所,再也不用过以前那种担惊受怕的苦日子了,感觉好幸福!”刘喜红流出欣喜的热泪。双江乡新庄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刘喜红在娄星区、双江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顺利地建起了新房。
有了新房,路通了,水有了,发展的平台具备了,刘喜红夫妇在驻村帮扶单位娄星区纪委监委的帮扶下,重拾了搁置已久的手艺——豆制品加工。
2017年,娄星区纪委监察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正式进驻新庄村,帮扶工作队员跟她结成了对子,刘喜红夫妇的豆腐事业迎来了曙光,进入快速增长期。驻村工作队对其进行了重点培植。
找销路,与娄星区法院、检察院、市康复医院等食堂联系,让其形成了稳定的销路。通过电商平台和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宣传和推广刘喜红夫妇的产品。
出思路,为其请来了“洋指导”,手把手地教授技术,让其豆腐不酸、鲜嫩、香甜,还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和循环种养殖上出点子。
解矛盾,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为其申请了贷款5万元,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矛盾。现在,原汁原味的高品质豆腐,通过试吃后的口口相传,成了市场的香馍馍。
刘喜红通过豆制品加工的副产品,发展家庭农副业,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从贫困户到小老板的逆转,有效地提振了生活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建一个150平方米左右的豆腐加工作坊,拓展产品线,由单纯的豆腐发展到豆腐干、油豆腐、腐豆腐、麻辣豆腐等。除了打豆腐,我们还要喂鸡、喂鸭、喂羊、喂猪,相信我们一家也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刘喜红夫妇对未来充满希望。
像邓湘初、刘喜红一样通过易地搬迁脱贫的贫困户,在娄星区还有很多。这些易地搬迁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通过帮扶,搬进了新家,树立了信心,掌握了本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娄星区高度重视,建立了以书记和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为召集人,区委分管农业的常委和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为副召集人,政府办、发改、扶贫办、扶贫公司、财政、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不定期进行研究和部署,区联席办定期进行调度,确保工程进度如期推进。制定出台了《娄星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规定》《娄星区易地扶贫搬迁购房安置实施方案》《娄星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产业实施方案》《娄星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娄星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考核办法》等文件,确保工作有章可循,项目推进快速有序。实施倒逼目标管理机制,明确时间节点,列出的任务清单,分片包干,责任到户;强化部门联动,规划、国土、住建部门设置绿色通道,为搬迁户办理手续和监管质量提供便利;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鼓励搬迁户大力发展种养业、自主创业,通过多种途征帮助搬迁户实行转移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实现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全面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娄星区易地扶贫搬迁共实施693户2193人,及时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目前所有搬迁户已全部搬迁入住,搬迁入住率达100%,旧房全部拆除到位,拆除率达100%,旧宅基地全部复垦复绿,复垦率达100%,该所有搬迁户已全部脱贫,脱贫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