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现场,国内外诗人学者共论“张家界旅游诗歌现象”。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Scott讲话。
湖南省文联《文艺论坛》编辑部副主任佘晔作《欧阳斌:日常生活审美的诗意取向》的主题演讲。
红网时刻12月7日讯(记者 龙腾)2万余首诗作行吟中国,86%的诗作聚焦张家界,200余国内外诗人汇聚……以自然风光闻名世界的张家界,何以成为旅游诗歌高地?独特的“张家界诗群”又是如何形成的?12月6日下午,2019第三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系列活动之一——“张家界旅游诗歌现象”学术研讨会召开。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Scott,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罗鹿鸣,张家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岚武等以“旅游诗歌中的张家界形象”“张家界旅游诗歌生态”“关于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的思考”等为话题进行研讨;湖南省旅游委员会首席专家、吉首大学原正校级督导、教授张建永,湖南省文联《文艺论坛》编辑部副主任佘晔,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刘瑶等,则对欧阳斌、刘年、刘晓平、罗长江等“张家界诗群”代表性诗人进行了讨论。
“曾是地台浅海滨,沉沙结石广平伸。造山揭出地洼带,褶断诞生节理纷。开露岩层遭水蚀,劈为崖柱顺裂纹,万年雕镂功成渐,绣就图画稀世珍。”早在1986年,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国达在《海陆无静止,风云永流迁——武陵源峰林地貌成因及其开发与保护浅说》中,就用诗歌咏张家界地貌的独特之处。
过去,张家界在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寓湘”文化名人从“他者”的角度来塑造的。而近年,张家界本土文化渐趋成熟。罗长江所作《风景的绝唱》、刘晓平所作《奇山异水张家界》等文章进入中小学教材。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张家界诗人共出版诗集70多本,在《诗刊》、《人民文学》、《民族文学》、《星星》等知名杂志发表诗歌300余首,其笔端伸向广袤的自然、野外,聚焦张家界的奇峰、秀水,写出了这里山的雄奇,水的秀美,人的狂野与多情。
朱岚武评价,异常浓烈的家园情怀、崇尚自然的美学旨趣、无法割舍的流浪情怀成为张家界旅游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人是张家界作家群体当中数量最大、创作最活跃的。这其中,又有数位颇具代表性。“既有实力派的罗长江老师、刘晓平老师、石继丽老师,又有偶像派的陈颉、罗舜、周明,既有身居要职的欧阳斌副市长、高宏标局长,又有教育界的刘年老师、覃新菊老师,还有现在还是学生的陈素凡、周巧等等。”
现场,张建永以“巨大的俄罗斯悲哀”为题,从“独夫”立场(即决绝立场)、“独象”营造(作家对世界的个性化理解)、“独意”创造(诗人独立于其他人的充满个性见解的思想)、“独情”表达(发乎生命个体的真情实感)4个方面出发,对诗人、散文家刘年的诗歌进行探讨。佘晔则以“日常生活审美的诗意取向”为题,谈了自己对张家界的“市长诗人”欧阳斌的微信诗歌印象。在她看来,欧阳斌是“一切生活皆可入诗、一切日常皆备审美”,并将诗歌艺术和新媒介技术自觉融合,把推介张家界作为个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足以窥见“诗与远方”兼顾的诗人欧阳斌诗歌世界里诗情浩荡的“喧嚣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