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文明之光闪耀三湘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湖南日报记者 黄晗 刘文韬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12月18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暨“五个一工程”表彰会在长沙召开,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这,既是对近两年来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经验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的动员部署。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稳步推进,文明之行蔚然成风。
文明新风润泽城乡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履职尽责、奋力进取,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
目前,我省全国文明城市增加到6个,全国文明校园达到24所,全国文明单位235家,一批批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更是脱颖而出,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座城市,文明体现得越多,城市的光环就会更加耀眼。
“我们是城市的主人,创建是我们的责任,共建共享,造福百姓……”在张家界,一首《创建者之歌》,唱出了市民们共同的期待。
近几年来,张家界市从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城乡一体化文明构建,再到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创建品牌,一次次将文明城市创建推上新台阶,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改善。张家界市由此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所辖永定区、武陵源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区。
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鹏表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来巩固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并围绕宣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人人参与、久久为功。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的文明离不开家庭的文明,好的家风才能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作为农民企业家,新宁县回龙镇井坡岭社区肖剑锋和妻子肖和青,近年来不仅带领村民修路搭桥,开垦荒山创办茶油基地,帮助村里50余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还先后为困难群众捐资30余万元。夫妻俩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女儿。二女儿肖霞持续19年照顾邻居——一名远征军人的遗孀,并在老人去世时,与父亲一起承担了老人所有的丧葬费。
“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社会上是好公民,在家庭里是好夫妻、好父母。”被评为省级“文明家庭”后,肖剑锋表示会珍惜荣誉,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邻里乡亲都形成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好风尚,以“小家”的文明推动“大家”的文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部门责任重大。”来自省级“文明标兵校园”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方琼说,学校将按照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道德模范群星闪耀
忘记年龄,尽管自己已85岁高龄;忘记病痛,即使自己曾罹患癌症;忘记身份,从大学教授到乡贤,从城市到乡村,与老乡们水乳交融;牢记使命,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乡村,时刻牢记人民教师为人民,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会上,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夏昭炎,用“三个忘记”和“一个牢记”,回顾了自己15年来从罹患胃癌回乡养病,到扎根乡土、播撒文化、反哺桑梓的心路历程。
“我们种的是文化,收获的是健康。”夏昭炎感人至深的事迹和朴实生动的话语,触动人心,令与会者深受感染。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道德模范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自2007年9月以来,湖南已有袁隆平、文花枝、杨怀保等16人(组)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有55人(组)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有78人(组)获评全省道德模范。特别是在今年评选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中,我省就有夏昭炎、肖光盛、姜开斌3人入选,创下近年来最好成绩。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犹如一盏盏精神明灯,引领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我虽年老,但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经验更丰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放弃!”年近九旬的肖光盛,是涟源市税务局退休干部。他28年如一日,致力助学帮困,用3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近100万人加入爱心大团队,募资800余万元,帮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圆梦校园,将涓涓爱心细流汇聚成大爱洪流。
省道德模范、自幼在湘江边长大的周海明,从1975年至今,先后下水救人12次,挽救了13条鲜活的生命。多少次惊心动魄,他从未退却,总是奋勇救人,把勇敢变成常态,映照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榜样就是旗帜。”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黄光荣表示,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做好道德模范、湖南好人、新乡贤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学习宣传,以点带面,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思想道德保障,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作为雷锋的故乡,湖南走在前、作表率,充分发挥雷锋故居和纪念馆的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使雷锋精神在三湘大地深深扎根。
今年,中宣部命名的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中,湖南雷锋纪念馆、湘潭市公安局韶山冲派出所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湖南巴士公司三分公司五车队驾驶员袁亮坤、湖南省党史陈列馆副馆长陈艳被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我会把这次表彰当作新的起点,继续努力,把学雷锋当作一辈子的事业。”18日的会议结束后,袁亮坤紧握荣誉证书激动地说。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但袁亮坤35年如一日,每日在重复的线路上文明行车、微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和职责赢得了“雷锋哥”的美名。除了用坚守谱写“敬业曲”,他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公益献血活动,并经常组织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残疾儿童,为他们捐款捐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表示:“今后我会进一步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志愿服务做好,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助人为乐的善举。”
雷锋家乡学雷锋,雷锋精神代代传。在湖南,除了志愿者们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播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在各地学雷锋示范点,“雷锋精神”还会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呈现。
12月16日,在雷锋同志诞辰79周年之际,第二届全国雷锋精神公益广告大赛获奖作品发布会在湖南雷锋纪念馆举行。
一个WIFI信号源,源源不断地向四周传递“真善美”的信号;一朵迎风绽放的蒲公英,将奉献、勤俭、友爱、敬老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五线谱上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串联成一曲优美的文明之歌……在来自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24件广告作品中,雷锋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可亲、可感、有趣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具体形象。
近年来,湖南雷锋纪念馆持续创新传播、学习雷锋精神的形式与载体,让雷锋精神获得更强的生命力。今年,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念馆推出了《新时代,雷锋与我们同行》《深刻解读雷锋“钉子精神”,努力增强自我加压意识》等精品党课,举办主题党日专项服务260多场,党员受众超20万人次。
“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品牌,雷锋纪念馆责无旁贷。”湖南雷锋纪念馆馆长余旭阳表示,明年是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纪念馆将以此为契机,按照此次会议精神要求,策划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全社会参与学雷锋活动热情,集聚道德建设正能量,推动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