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帝师刘崐守墓75年的老人去世 刘崐后人深情怀念

2020-01-04 16:21:43 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高芹
字号:

WechatIMG3393.jpg

刘崐墓位于岳麓区学士路中大检测公交站旁,白色的大理石墓碑上刻写: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湖南巡抚刘公韫斋府君之墓。

WechatIMG3395.jpg

墓庐屋旧址。(2019年8月拆迁)

WechatIMG3394.jpg

2010年,刘崐墓被认定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

WechatIMG27.jpg

刘崐第六代孙女刘红(左)、贺明华奶奶和她的二儿子刘建其。

红网时刻1月4日讯(记者 卢欣)2020年1月2日,92岁的老人贺明华离开人世,一代帝师、晚清时期湖南巡抚刘崐第六代孙女刘红写下悼词,感谢她75年的坚守,留住了湖南巡抚刘崐的事迹。

贺明华是谁,她与刘崐有何渊源?今天,记者采访到刘红,听她讲述悼词背后,守墓人与刘崐墓的故事。

不敢说是“刘崐后人”

刘崐墓位于岳麓区学士路中大检测公交站旁,沿着一条不起眼的狭窄小路而上,经过停车场、水塘,便进入墓园。墓园占地上百亩,已被规划成学士公园,有木质围栏、石板小道和健身设施,刘红说,往内还有刘崐文化书屋。

墓冢坐落于山坡上,已翻新休整,白色的大理石墓碑上刻写: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湖南巡抚刘公韫斋府君之墓。水塘和墓园之间有一大片荒芜的平地,刘红指了指平地,“这便是墓庐屋旧址,贺明华老人在墓庐屋住了75年,一家三代人守着刘崐墓。”

贺明华与刘崐墓有什么渊源,为何坚守刘崐墓?故事要从80年前说起。“1938年,我爷爷刘钜(刘崐第四代孙)逃难至岳麓区含浦镇玉江村罗家岭,一家十口人住在墓庐屋。1945年,我家迁往益阳安化,临走前,将守墓之事托付给贺明华的公公刘泽安。”

刘红说,到安化后,爷爷在当地银行上班。后来,伯父刘近仁在抗美援朝战场阵亡,一家人被安置在长沙军烈属宿舍。“爷爷奶奶生了9个孩子,生活很艰苦,父辈各自奔波讨生活,再没回过墓庐屋。”

之后,因时局影响,父辈对“刘崐后人”的身份三缄其口。到刘红这一辈,只知道有位先祖做过大官。

75年坚守无主墓

2009年,刘红第一次听到“刘崐”这个名字,在湖南橡胶厂上班的姑姑刘筱婷告诉家人,刘崐墓就在学士路旁,“贺明华弟弟说墓园位置要修路,周边也要拆迁了,请你们快来看看吧!”

听到消息后,刘红立马驱车前往寻找,从岳麓山到中南大学,一直找到罗家岭,终于找到刘崐墓。“我至今记得,看到刘家人来了,贺明华老人十分高兴,拉着我家人的手说‘东家来了,东家来了,快坐喝茶’,这一句东家,道出了她多年的坚守!”

深入交谈后,刘红才知道,在刘崐后人看不到的地方,因一句嘱托,刘泽安一家三代守着刘崐墓,一守就是75年。

在贺明华老人的葬礼上,小儿子刘建秋讲述了这75年间发生的事。“我们四姐弟都在墓庐屋长大,只知道墓主是一位大清官。” 在刘建秋儿时记忆中,刘崐墓十分“煊赫”,墓地依山而建,占地近百亩,有墓冢、墓围、墓碑,花岗岩制的牌坊建在现在的学士路上,百米的神道石刻由3米高的石像和高大的石狮、石牛、石马等组成,墓庐堂屋中间还有石乌龟。

“村里的孩子爱来这玩,我有点怕墓地被他们破坏。”刘建秋说,墓庐屋用木板制成,夏不避暑,冬不遮风,寂静的山岭,高大的石像,夹杂着呼啸的山风,到了夜晚十分可怖。不仅如此,这里背靠大山,偏僻荒芜,无田地谋生,生活艰苦。“新中国成立后,我家的田分在别处,母亲却不肯走,坚持留在墓庐屋。”

“墓园杂草丛生,荆棘遍布,母亲父亲扛着锄头修整;清明烧纸,七月半烧包,这么多年没有间断过。”大儿子刘建其回忆,经常听母亲念叨一句话:“刘氏后人怎么还不回来,他们是不是离开湖南了,是不是出国了?”成年后,他和弟弟刘范群在墓庐屋旁安家落户,“刘家人不来,我们还会继续守。”

期间,刘崐墓两次被盗,幸好主体未受损。

查询史料才知刘崐为一代帝师

听到刘建秋用“煊赫”一词形容刘崐墓,刘红笑了笑。“前往刘崐墓前,我特意上网查询他的信息,没有半点收获。看到刘崐墓,觉得它与‘煊赫’搭不上边,墓园只剩下一个水塘,一个墓碑,和一个未解之谜——墓碑上写着墓主为刘韫斋,他是谁?问遍家里老人,都说不清楚。”

刘红询问当地村民,有人说墓主叫刘韫斋,有人说叫刘玉昆,对其生平事迹亦知晓甚少。她花了半年时间查询史料,才敢确认了刘韫斋是刘崐,一代帝师、晚清时期湖南巡抚刘崐,字‘玉昆’,号‘韫斋’。刘红赶紧将收集的资料交给长沙市文物保护部门,2010年,刘崐墓被认定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同时,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档案馆也在寻找刘崐后人,与景东县宣传部联系对接后,刘红拿到了刘崐部分史料。而后,她花了10年时间整理研究史料,解密了这位传奇人物的往事。

刘崐,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清嘉庆十三年三月十七日(公元1808年3月17日)生,光绪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1888年2月1日)卒于湖南省长沙市,享年80岁。与曾国藩、左宗棠同一时期为官,他学识渊博,被慈禧太后指定为同治皇帝老师,被曾国藩任命为江南大主考,倡修和督修《湖南通志》、大修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古城墙天心阁,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翰林路皆因他得名。

刘崐墓的发现在湖南曾引起轰动,关于刘崐的学术交流活动、诞辰纪念日学术研讨会越来越多,文物专家认为:“刘崐墓打开了湖湘文化研究之窗,特别对晚清历史的研究又打开了一扇窗。”“是一个值得大书特写的人物。”这些年,刘红也在为刘崐墓修复和保护奔走,她感慨地说,“我十分感谢贺明华老人,正如悼词中写道,如果不是她的坚守,我可能永远不知道祖先是刘崐,也不会花十年时间整理刘崐的资料,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近代湖湘文化中,还有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