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9日讯 (通讯员 尹舒艺 李翔 谭胜)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堆上村村民陈三军,经营着一家农场和一座水电站,种植巨峰葡萄 60亩,油茶30亩,冰糖橙20亩,同时,还带领合作社种植葡萄217亩、水晶梨105亩,吸纳残疾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0多人。一个三级肢残的人包揽下这么多的业务,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主致富、造福社会的初衷。曾经家贫辍学的他,如今一家四口可支配收入达到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元。
身残志坚,用知识改变命运
“上面的松草、老草全部要把它除干净。原来害虫在里面越冬,会对冰糖橙的生产造成危害。把四周的泥土覆土,把树根保护好,越冬防止冻伤。”正在果园里讲述除草技术的人就是陈三军,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因缺乏医疗条件,致使身体右侧上、下肢落下了终身残疾。1982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而未能继续升学。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将他打到,反而激发了他自强自立的斗志,立下了要以一技之长改变命运和用艰苦创业来造福社会的决心。
当得知石家庄无线电大学函授招生的消息,他马上报名参加了学习。1985年,他在良田镇开办了一家家电修理服务部。当时乡镇懂得电视机修理技术和电器修理的屈指可数,他抓住这一时机,用精湛的修理技术,周到细心的服务,将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店面扩展为“恒兴家电商场”。
从这里他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尝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甜头,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干事创业的信心。
自强不息,用智慧创造财富
2002年,村里决定将一座装机容量75千瓦连年亏损的小水电站公开招标承包。陈三军仔细分析了电站亏损的原因:一是因为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生产管理不善;二是发电机、水轮机和配电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机组带病工作;三是村集体经济太弱,无力进行维修改造。
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自己熟悉电器知识,陈三军最终以每年上缴村集体2.48万元承包费的最高价中标。
取得承包权以后,他一边研读书籍,拜师学艺,研究改造方案,一边采购发电机组、配电屏和闸阀等设备。没有焊工,自己干;没有吊车,土法上马;没有资金,倾其所有后再从银行贷。整整两个月,吃睡在工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电站装机容量从75千瓦改造成125千瓦并一次调试成功,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网发电。
经全面更新改造后水电站当年就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发电量至今仍保持逐年增长。电站正常生产后,他又瞅准当时修建高速公路和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石料的机会,贷款合伙开办了一家采石场,除上缴税收、规费和场地租金以外,还就地解决25了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栉风沐雨,用意志重开新路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2006年3月,他在采石场检查生产情况,不慎被生产线上输送带的接口螺钉挂住右裤脚,高速运行的工作轮瞬间将他本是残肢的右小腿完全绞断。
在住院治疗和康复期间,家电商场因无人打理而忍痛关闭。此时又被通知因采石场距高铁沿线在1000米范围内,必须强制停产关闭。
一夜之间,多年积攒下来的心血和投资全都打了水漂,生产设备成了一堆贱卖的废铁,仅有电站的收入来维护一家生计。
“我本苦难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在一连串的打击下,面对家人焦虑的眼神,他重整旗鼓再次创业。“作为一个残疾人,我觉得应该遵守自信、自强、自立的原则。因为我们残疾人不应该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残疾人通过创业一样可以过上好生活!”陈三军说。
通过考察,他发现,水果市场行情旺盛,认定水果种植大有可为。2012年,他租下本村110亩荒山种植葡萄等水果。经过一番艰苦的开垦平整,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如今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果园。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周边残疾人和农户也纷纷加入水果种植行列。
2014年由他牵头成立了郴州市苏仙区富美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出任理事长。现在,水果生长期和采摘期可安排包括残疾人在内共45人就业,果树全部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合作社将年产鲜食水果600多吨,实现产值400万元,农户可直接增收近200万元。
无私奉献 用真情扶残助残
致富不忘乡亲。他记挂着同病相怜的残疾人乡亲,走遍了全镇26个行政村及社区,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他发现多数残疾人苦于无技术、无资金,无法发展生产而致贫。于是积极组织带领有学习和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到市残疾人培训学校,分期分批进行技能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良田镇涌现出了种植能手胡周堂,种植杂交水稻制种近百亩,年产值数十万元;养殖能手段贤兰,养殖山羊70多头,年纯收入5万余元,迅速地脱贫致富。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良田镇的残疾人掀起了一股发愤创业的高潮。
他还先后帮助镇内7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同时,他认真协助镇残联,对镇内残疾人适时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身体力行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团结引领残疾人参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近日,陈三军荣获“湖南省2019残疾人阳光致富示范户”荣誉称号,成为苏仙区残疾人创业就业树立标杆。我是个残疾人,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搭帮党的政策好,搭帮各级残联的关心与帮助,正是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资金帮扶和技术指导才再次开启了新的创业之路,我要用感恩的心来回报乡亲,回报社会。”陈三军常把回报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