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木芙蓉艺术团带来的昆舞《牡丹亭》亮相长沙市芙蓉区八一桥社区春晚。
木芙蓉艺术团是湖南一支公益性文艺团体。图为该艺术团走进社区演出。
红网时刻记者 胡邦建 长沙报道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1月14日,长沙市芙蓉区八一桥社区春晚现场,伴随着优美动人的昆曲旋律,一群身着华美戏服的昆曲爱好者们迈着小碎步,登台献跳昆舞《牡丹亭》,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满堂喝彩。
这是木芙蓉艺术团昆曲小班的第四次公开演出。
木芙蓉艺术团负责人林亚男向记者展示昆曲表演动作。
因戏结缘,草根艺术爱好者的集结
“没想到,2020年刚开年就有机会登台表演,让大家感受昆曲艺术的魅力。”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演出时间,木芙蓉艺术团负责人林亚男和她的团队却难掩激动之情。
“大家就像一张白纸,此前未有系统地学习过戏曲,有这样的演出很不容易。”林亚男介绍,木芙蓉艺术团成立于2012年7月,是湖南第一支纯公益性文艺团体,设有昆曲小班、舞蹈团以及舞蹈高研班。艺术团成员由退休干部、大学师生和基层业余群众组成,大家都是艺术爱好者,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
以昆曲小班为例,该班成员既有20岁左右的在校大学生,也有已到退休年纪的老同志,大家都为学习昆曲而来。“每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们都会进行系统的排练和学习。”林亚男表示,自昆曲小班成立以来,成员们在张富光、刘娜等昆曲名家的指导下,系统学习昆曲。
与湖南其他昆曲机构不同,考虑到成员都是业余群众,昆曲小班主要以唱腔、身段为主,戏剧理论的内容则偏少。为此,昆曲小班成员花了3年时间学习唱腔,总计学了十多支曲子。“昆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小昆虫’要通过演出把昆曲艺术进行展示,传递给更多的人。”“昆虫”正是昆曲小班成员的自称。
木芙蓉艺术团昆曲小班排练现场。
昆曲声声,昆舞《牡丹亭》登上文艺舞台
这次昆曲小班演出的昆舞《牡丹亭》,选用的是《游园惊梦》一折中的〔步步娇〕。原剧中,这支曲牌是由杜丽娘与丫鬟春香合唱。此次为了适应八一桥社区春晚的演出,这段表演改编成了杜丽娘在众多丫鬟的拥簇下游园赏春。
最近一年,在学习唱腔后,昆曲小班成员开始了身段学习,这次带来的昆舞就是学习成果的展示。
“昆曲音乐美、舞蹈美,但学习和演出的过程尤为辛苦。” 林亚男坦言,为了此次演出,演员们仅化妆就用了两三个小时。特别是头上戴的装饰为了确保不掉下来,必须紧紧勒住,这对业余演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戴着头套几个小时,有时真的很疼。但为了演出顺利,再疼再累也要坚持下来。”木芙蓉艺术团副团长张异娟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出于对昆曲和舞蹈艺术的热爱,很早便加入了艺术团。她告诉记者,多年的学习让自己深深体会到了戏曲艺术家的不易,更为他们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感动。“我们也希望像真正的艺术家那样,坚持将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张异娟说。
近年来,木芙蓉艺术团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次走进基层地区进行文艺演出。
将艺术渗透心灵,投身公益不止步
其实,在木芙蓉艺术团,还有许多像张异娟这样因学习艺术而爱上艺术的草根群众。
“昆曲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是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发扬。”林亚男表示,不止昆曲,还有舞蹈,经过高雅艺术从内而外的熏陶和渗透,艺术成员都越变越美。“不仅有内在美,更要将这种美展示和传递给更多的人。” 林亚男说。
近年来,木芙蓉艺术团秉承“健康自己,欢乐大众”的理念,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们活跃在长沙市这座城市,铸就了一个文艺品牌。
据了解,自建团以来,木芙蓉艺术团每年坚持通过“三下乡”活动,到贫困边远和基层地区进行公益文艺演出,为基层群众送上精神文化大餐。
2017年2月,木芙蓉昆曲小班编排的创新昆舞《牡丹亭》演出成功,广获好评;舞蹈高研班自开办以来免费为9个业余舞蹈团队培养了业务骨干,总计126人次;舞蹈团更是佳绩频传:他们多次参加“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第三届“百姓大舞台”有艺你就来大赛、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等赛事并荣获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