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助农特产品变现。
红网时刻1月20日讯(通讯员 李豪杰 记者 张金东)近日,双峰县石牛乡长丰村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心准备的蛋白桑生态土鸡、再生稻大米和黄牛肉分批次送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受到教职工的热捧,累计销售额达到60万元。此举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脱贫攻坚工作中摸索出的“校农结合、面向采购、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确保对口帮扶贫困村“愿意种养、卖得好价、钱包增收”。
2018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长丰村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消费扶贫结对帮扶协议,两年来累计采购长丰村农副产品物资价值130万元,有效提升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保证长丰村村民增产增收,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
建档立卡贫困户龚庚祥是养鸡大户,他说:“以前我养鸡是家庭作坊,缺技术,没销路,更不敢扩大养殖规模,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帮忙解决销路,还送我去长沙学习先进饲养技术,现在村里合作社又培育了林下生态养殖产业,有了这个靠山,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
扶贫工作队从去年3月驻村后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理念,大力发展产业。按照“长短结合、大小结合、聚散结合、产销结合”的产业发展理念,运用“订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帮助长丰村培育了黄金蜜梨、林下蛋白桑生态养殖长短结合的产业作为经济支柱,辅助光伏发电、优质稻基地、黄栀子基地等壮大村集体经济。
两年来,全体贫困户累计分红达到5万元,在村劳务输出工资达到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20万元。
长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鲁云生说,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坚持“选准一项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设立一笔扶持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产业发展”五个一”模式,不断增强长丰村的“造血”能力,给他们留下带不走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