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代的西文庙坪牌坊和街巷里有机更新后的白墙黛瓦、青砖老宅,在红色年味的衬托下,越发活色生香。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占锋 通讯员 颜林 蔡琴
推开大门,家住开福区的杨娭毑像往常一样早起上街买菜。如今呈现在她眼前的,不但有修缮一新的自家老屋,更有记忆中的老招牌正在古街上一块块悬起。这里就是在长沙老城区有机更新项目推进中迎来第二春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老字号名食街——北正街。
北正街、白果园、化龙池、白沙液街……经过有机更新,长沙一批老街巷颜值提升,焕发了新气质。
2019年1月22日,长沙市委、市政府率先全国成立城市人居环境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在全市棚改和城市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为抓手,积极探索“长沙模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设高品质城市,让老百姓更宜居、更满意、更有获得感。
2019年,通过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城市体检、“一圈两场三道”建设、棚改拆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长沙城变美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
答卷
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实现升级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过去一年,长沙人居环境工作交出了怎样的答卷?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以全国城市体检和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两项试点为契机,在城市人居环境领域探索了闭环式“六步工作法”,制定了《长沙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编制《长沙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明确了改造标准。
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实现升级!截至2019年底,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基本完成白果园、省立一师范、西文庙坪一期、潮宗街一期、麓山南路、白沙液街等15个街区的有机更新,为“宜居宜业、慢行生活”提供了时空载体。高质量打造了“一个幸福圈、两种便利场、三条风景道”。2019年建成“15分钟生活圈”197个,停车场151座、停车泊位5.47万个;新建和改造生鲜市场58个、社区门店57个;改建新建人行道345.22公里,改建新建自行车道425.6公里,健身步道8条、69公里,建设历史文化步道36.7公里。
闪亮的数字还有一串:2019年市棚改任务13500户,完成13758户;新启动改造城中村2个,改造验收6个,改造户数1022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0个、859栋、24710户、160万平方米;实施危房改造1586户;完成城市房屋征收49个项目、2030户、涉及61个单位、约25万平方米。
去老街打卡,带红了太平街、潮宗街、坡子街、白果园化龙池等“网红”地标,新老市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也进一步增强。
2019年,长沙棚改连续3年获得了国家激励,长沙市被省政府通报表彰为2019年棚户区改造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商务部向全球发展中国家推介长沙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经验,阿富汗、多米尼加、马耳他等国家高级官员现场观摩都正街、白果园化龙池、后湖等项目。承办了全国城市体检经验交流会议,长沙城市体检工作经验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得到推介……
规划
精心打造“一圈两场三道”升级版
2020年,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将重点围绕“123456”思路开展工作,即“开展一大行动”——长沙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做优两项试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城市”建设全国试点,为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贡献长沙智慧;“推进三大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筑牢事业发展根基;“建设四大平台”——加快建设城市人居环境信息平台(“智慧人居”)、强化城市人居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城市有机更新联席会议的统筹作用,汇聚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五项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房和街区“微改造”,探索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各类改造工作深度融合,切实优化群众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打造六大亮点”——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完整社区”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聚焦“一老一小”功能性需求,精心打造“一圈两场三道”升级版,争取一批项目创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持续推进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擦亮“阳光征收、和谐征收、法治征收”工作品牌。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长沙城市人居环境事业正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