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双峰县井字镇莲花山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热闹而喜庆。
安置点内,7栋住房排成3列,休闲广场、村部、超市、扶贫车间等一应俱全,置办年货的车辆来来往往,家家户户在抓紧搞卫生,放了假的孩子们三五成群追逐嬉闹。
“这跟城里小区没区别啊!”记者感叹道。
“是没什么区别,绿化、卫生、管理模式都是参照城里社区来设置的。”双峰县井字镇党委书记赵向阳说。
其实这块地,离井字镇仅1.5公里,三面环山,生态优美,本被一位老板看中做石材加工厂的,井字镇却把寸土寸金地让与贫困户,理由是这片地对于“开门见山”的井字镇来说,位置最佳,能让贫困户打消“故土难离”顾虑。
今年54岁、从长湾村搬迁过来的彭世才就很满意这个地方:“集镇、学校、医院都只有几步路,方便得很呢。”
彭世才老家山高坡陡,照他的话说,走路都要扶着膝盖。老家房子年久失修倒了,他带着有眼疾的老婆和3个小孩到岳母家、姐姐家“蹭住”,全家靠他在外面打零工为生。今年1月19日搬进易地扶贫安置点125平方米的宽敞新房后,彭世才特意买了一副感恩党的对联贴在大门口。“进进出出看看,永远铭记党的雨露阳光。” 彭世才说。
房子有了,如何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
赵向阳领着记者,来到集中安置点进门处一栋房子:“这是我们建好的莲花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群众有事在家门口就能办好。”
此外,安置点还成立了社区党组织,选聘7名楼栋长,建立由社区党支部领导、业主委员会管理、楼栋长分片负责、搬迁群众参与的网格化管理。
住进安置点新家,搬迁户彭书海做了个决定,今年不再去福建莆田打工,而是留在家里找事做,照顾患病的妻子和老母亲。
“我把这里的扶贫超市承包下来了,还准备在附近山上养点土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彭书海说。
离莲花山集中安置点不远处的扶贫车间已放假,只留下一人守厂,宽敞的车间里放满了包装纸箱和设备。
“现在还只是一期,二期节后开张,可容纳上百人就业,包吃,保底工资都有2000元以上。”守厂的年轻人告诉记者。
引进这个扶贫车间,井字镇党委、镇政府也花了心思。“我们打老乡牌,把‘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多次做工作,最终促成娄底博洋包装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安置点建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赵向阳说。
赵向阳还指着不远处一片土地告诉记者:“这块小点的地,我们打算平整后,分给安置点搬迁户种菜;那块大点的,打算建一个扶贫交易市场,把贫困户生产的地道农产品集中过来,利用和森小镇的红色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购买……”
记者离开莲花山安置点时,天气放晴,一束光冲破云层,绽放在莲花山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