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已经成为了漩涡的中心,为了有效控制疫情,自1月23日10时开始,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车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等离开武汉的通道暂时关闭。对于仍留在武汉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怎样?大家都非常关心,对于这个为了全国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群体满怀敬意。从即日起,红网时刻开设《武汉“围城”日记》栏目,以第一视角,记录部分“武汉人”的生活状态,面对疫情他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为外界提供一个零距离的了解窗口。
红网时刻 通讯员 乔新生 记者 王义正 发自武汉洪山区
2020年春节前夕的武汉,是那样地平静安详。街上空空荡荡,市场上早已没有了人声鼎沸的景象。虽然外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是,武汉市民们仍然平静地度过春节前的时光。
凡是了解武汉三镇的人都知道,武汉是一个超级大城市。武汉处在长江和汉江两岸,天堑使得武汉不同地区人们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完全不同。长江南岸武昌地区绝大多数居民属于外来移民,那些生活在国有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们,当然了解武汉正处在疫情爆发期,各个单位都下发通知要求本单位职工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以防疫情扩散。武昌区居民们自觉地改变春节计划,尽可能地呆在家中,不给政府添麻烦。生活在汉阳的居民,日常生活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只是不能乘坐地下铁路或者公交车辆到汉口采购年货而已。
汉口是武汉最繁华的地区,也是武汉开埠的地方。汉口地势低洼,可是工业发达,武汉经济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落成之前,汉口经济几乎占据武汉半壁江山。汉口历史上曾经是四大名镇之一,经济异常繁荣。此次疫情爆发在汉口,必定会给武汉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不过,这个曾经被长江洪水淹没的城市,一定不会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而失去自己的活力。经过这场灾难之后,汉口必然会更加充满魅力。
腊月初,笔者就已经感受到气候的异常,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身体的本能告诉我,应当减少出门的次数,尽可能地闭门谢客。学校已经放假,因此,可以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读书计划。每天坐在书房,把多年来积攒的哲学、逻辑和宗教方面的书籍进行系统整理,撰写读书笔记。
坦率地说,在大自然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就像医生自我嘲笑那样,他们不可能治愈所有疾病,他们只不过是负责维持走向死亡队伍秩序,防止一些人插队。
但我们仍然要感谢那些医务工作者,他们想方设法提高每个患者免疫能力,争取他们不再患其他疾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身上的免疫力,共同抵抗突如其来的疫情。
如此大面积的疫情,归咎于少数传染病患者,这的确是人类最好的借口。人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其他传播渠道,怎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交叉感染,并且向其他地区扩散呢?一些新闻媒体暗示,疫情早已发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传染的作用。这种说法或许一定的道理。
微观上的诊断和宏观上的判断并不矛盾。战略上必须重视疫情,策略上必须藐视疫情。微观研究可能需要数十年,医学发展规律说明了,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误性的判断,以至于把爆发疫情的根本原因搞反。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既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人们必须随时做好准备,接受突发事件挑战。
记得多年前在电视台做节目,讨论环境保护问题。笔者和一位动物保护专家发生一点小小的分歧。她主张应该让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绝缘”成长,而我的观点是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大自然弱肉强食,人们不知道候鸟会带来怎样的疾病,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坚持生态主义科学理念。如果认为大自然就是最安全的,那么,有可能会使一些濒危动物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认真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每一种动物找到安全的栖息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这是动物保护专家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让动物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遵守丛林法则,那么,有可能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同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边界早已变得模糊,相互交织,很难真正地做到“绝缘”。在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念之下,大自然动物和植物都是人类利用的对象。只不过人类在使用动物和植物的过程中,应当更加小心谨慎。
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武汉正全力以赴,消除隐患。然而,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病毒,人们除了约束自己的行为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人与自然关系发展过程中,人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只能给自己制定规范,无法给大自然戴上锁链。
笔者建议,是否从战略高度建立空气和水资源监测预报体系,或许能更有效地抵御重大疫情。建议政府考虑制订空气污染物检测标准,并且在局部地区开展空气致病因子含量检测试验,如果能有效地检测空气传播渠道或者水资源传播渠道,或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疫情,并且有效地预防突发事件再次发生。
(乔新生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