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2月3日讯(通讯员 唐珂)得知医院要组建支援湖北黄冈医疗队的通知后,心血管内二科医生唐江第一个报名,向所在科室递交请战书。苦于一直未等到回复,心急如焚的他又接连两次向医院递交请战书。为了向医院表明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奔赴疫情一线的决心,他发动全家6口人一同在请战书上签名并按上手印。当吹响集结冲锋号,他三次请战,毫无畏惧,坚毅向前。他说:我只是想尽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这是我应该做的。他如愿以偿被调到株洲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支援,并写下日记。
走近株洲市中心医院感染科,第一感觉是安静,与中心医院门诊和普通病房的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不同,感染科楼栋与医院其他主体建筑隔得比较远,周围是当年疗养院时期种下的参天大树,即使是冬天也是郁郁葱葱。收治了几十名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住院楼,门窗紧闭,站在外面几乎听不到人声,因为隔离患者不需要家属陪同,周围也几乎没有人来人往。
唐江与患者交流。
但安静之下,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战争。在株洲市中心医院,疫情发生之后,作为第一批定点收治医院,感染科是战斗的第一现场。
从大年初一开始,已经有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肾内科等兄弟科室的医护人员进入感染科支援防疫的医疗和护理工作,不同科室的同事们一起并肩战斗。
1月31日是我下病房的第一天。感染科分上下两层,收治的是疑似病例。进病房之前,光穿衣服就花了半个小时,首先在更衣室换好洗手服,到工作间洗手,戴好N95口罩,外面再加一层外科口罩,戴帽子,穿鞋套,再到缓冲间再洗手,因为目前的防护服只能保护到脚踝,又暂时没有靴套,感染科同事告诉我先在脚踝部位裹几层保鲜膜,然后再穿防护服,戴第一层手套、护目镜,再穿隔离衣,戴第二层手套和鞋套,最后检查一遍防护,觉得没问题之后,才推开缓冲区至污染区的那张门。
进入病房,首先觉得艰苦,感觉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医院,水磨石地面,粉刷墙壁,裸露的各种管道,与现在的住院部条件相去甚远。长长的病房走廊,一溜的日光灯照得特别白亮。走廊中间只有一头一尾两个护理操作治疗车,上面摆满了各类治疗药物,可以看见穿着同样装束的护理部同事在病房间来回穿梭的身影。目前尽量为了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原本的双人病房只安排了一个患者入住。
深吸一口气,呼气瞬间模糊了护目镜,可不能大口呼气了,等待几秒钟待视野恢复清晰之后,开始每个房间逐步查看患者……防护服有限,值班医师要一次性查完所有住院病人,要把同事们待签字的医疗文书一一签好,如果有事需要临时安排,病房和医生办、护理办有对讲机沟通。说实话,目前株洲市的病例感染科住院过程中经精心治疗,暂时还没有危重症,但平时简简单单的视触叩听问,隔着防护服,在可能被感染的压力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同!不过还好,在国家强有力的宣传下,患者们也都安静的配合治疗,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的病毒检测结果是否正常,我将同事们的交代一一告知,再将患者们的诉求一一记录。
一圈下来,几十个患者都无大碍,回顾一下没有疏漏,就打算离开污染区了。这个画面,和新闻里看到的武汉那些医院,还是有不同,毕竟我们不是重灾区。再次回望长亮的走廊,它的两侧,住着株洲地区最可怜的人,感染了可能致命的新冠病毒,但同时又是最幸运的人,他们正享受着最专业的治疗。回到缓冲区,护目镜已经全部模糊,贴身的洗手衣已经汗湿,但还是得按照标准流程,一件件的脱戴,各自放到指定的位置,尤其是脱防护服的时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小心翼翼的处理好之后,身着汗湿的洗手衣,被消毒机的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寒战,赶紧回到更衣室换衣服,这可不是“轻伤不下火线”的时候,一定不能感冒!
下了班,因为医务人员需要隔离,大家都回不了家,医院安排了统一住宿,一个个脸上戴着口罩、护目镜压痕的同事们围坐在配餐室,包括连平时最最看重身材的小护士,都在大口大口的补充能量。“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体力和免疫力,减肥那是疫情过后的事!”大声地说笑间,每个人都对战胜疾病有着强烈的信心,对疫情过后有着各自的憧憬,配餐间里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感染科的同事们真的会“策”啊!这也是她们应对压力的一种释放吧?略带肆意的谈笑风生,和穿上防护服护目镜后面那坚毅目光,构成了一组组并不冲突的画面。
这就是支援感染科普通的一天,跟以前每天在导管室工作完完全全不一样。虽然新闻里每天报道的疫情人数还在不断上升,我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但仍然为自己能够参与到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防疫工作,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