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围城”日记⑩丨宅着的人做好自已,才对得起因公不能宅的人

2020-02-05 22:32:42 红网
作者:易国祥 王义正 编辑:肖拓
字号: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已经成为了漩涡的中心,为了有效控制疫情,自1月23日10时开始,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车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等离开武汉的通道暂时关闭。对于仍留在武汉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怎样?大家都非常关心,对于这个为了全国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群体满怀敬意。近日,红网时刻开设《武汉“围城”日记》栏目,以第一视角,记录部分“武汉人”的生活状态,面对疫情他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为外界提供一个零距离的了解窗口。

红网时刻通讯员 易国祥 记者王义正 发自武汉青山区

快下午四点了,斜阳照进阳台,还是像中午那样温暖。马路上,比往日多的人的声音,给多日死寂一般的街面带来一点儿生机。

不时有小车呼啸驶过,马路就像是一石激起阵阵涟漪的湖面。以往,我们把这当噪音。如今,它像从湖面上飘来的音乐,让心情松弛下来,让临街望窗的人们稍展愁眉。

2月4日此时,一面看过手机上传来的种种令人不安的真假消息,什么不日关闭超市、菜市场,封门限行等等。

一面张望路面,阳光打在人行道上,时不时,出现怪异的“行为艺术”——身上裹着彩色雨衣,穿着套鞋或者鞋套,围着口罩,戴着眼镜,盖着鸭舌帽,分不清男女,匆匆走过。

其实,我们正在酝酿着择机出门,来一次采购储备。是不是宅在家里的我们过分小心呢?那些医护人员、志愿者、在职上岗人员,那些从未停歇的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他们多数没有正规防护装备,不照样在用双手双脚运转和修复我们的城市吗?我们宅民是不是太矫情?

如果这样想,很多人就会放下思想武装,就会以“不拘小节”,毁了居家隔离的大局和效果。

不时传来,仍有一些老人会有这样的“淡定”,或是离网络即时信息有距离所致,或是几十年粗放生活习俗难改。如若管控不住,老人就容易成为为“危险人群”,他们或许就是一个家庭的隐患。

2月3日,传来一位50多岁的司机志愿者染病去世的消息,早有白衣战士为了救死扶伤,不幸染病牺牲,也有级别不低的官员在一线或染病或被隔离。所以,他们的负重前行,绝不是我们放松隔离要求的理由。宅着的人做好自己,才对得起因公不能宅的人,才能告慰死去的人们。

有的社区业主群被迫走上了“集中供菜”模式,有人领头联系上信得过的菜贩,各家各户像订菜谱一样,青菜萝卜几斤几两,登记造册,发给菜贩,称好包装,定点让业主依次来取。自发兴起的群众互助,是对尚未完全进入正轨的城市战时保障的补充。

2月4日的相对平静是偶然的吗?不会。火神山医院已启动运行,一批批“方舱医院”投入使用,雷神山医院不日入列,全国驰援继续到位。当年,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被感动的天神背走太行王屋二山。话音落下,中国人民就搬掉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如今,我们从中西方传统文化中请来了“雷神”“火神”和“诺亚方舟”,来势汹涌的新型冠状病毒还能不颤抖和收敛一下吗?

当然,我们是唯物论者,感动神仙发威佑我武汉的,根本是人民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