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长期“宅”在家抗疫,再加之各种消息铺天盖地,你的心理还好吗?防疫期间,紧张焦虑的神经会变得更加敏感易触动,这种不安的情绪该怎么破解?
红网时刻记者专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亚娜、喻芳两位专家,共同解答网友“宅”出来的心理问题。
记者:在家“宅”久了,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专家:因为疫病是未知的,大家所获取信息的渠道五花八门,信息不对称让大家开始担心会不会感染,会紧张、担心、焦虑、恐惧、疑病。甚至有的还会出现对传染来源抱怨、愤怒,对病毒产生愤怒、无助和绝望。极个别人总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
记者:心理出现疾病之后,身体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专家: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因此人的情绪变化,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个体遭受精神刺激和压力后,会促使躯体器官出现一定的生理反应。
例如,身体会出现不自主的心慌、胸闷、头痛、盗汗、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严重者可出现血压血糖升高、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形。在防疫期间,其实也应该给心理戴上“口罩”,做好自我保护。
记者:面对疫情发展当中人们产生的困惑和心理问题,有哪些干预措施?
专家:难得在家休息的时光,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释放压力,我们可以用这段时光好好地沉淀自己,去钻研一门新技能、写下一些心得体会,让心静下来。
比如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或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还有找到一种心理支持,可以多和亲友吐露心中的压力或者不悦;最后,在室内坚持一项锻炼也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在家还可以做些什么抵御病毒?
专家:对肺炎疫情最好的防护,除了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少扎堆等等方法,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好的心态,再就是可以采用一定的食疗办法辅助提升自身免疫能力。心理防护是一方面,食疗保护也是一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
其实作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现在仍应该少出门,不扎堆,不传谣,不信谣,潜心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确有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就是对社会对抗击疫情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