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衡阳小伙(右一为王辉,右三为朱巍,右四为刘文红)在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合影。
2月5日,衡阳市卫健委24小时热线接到一通武汉打来的电话:“您好,我是衡阳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志愿者,我们三人今天回衡阳,申请进行隔离。”在了解到具体隔离措施后,刘文红挂断了电话。
当天晚上10点,夜已深,许广高速上车流稀少,刘文红、朱巍、王辉虽然疲惫,但心潮澎湃,援建工作的完成与回家的喜悦交织,高负荷的工作与“清闲”隔离生活即将转换。
他们有太多的话想说了。
“虽然未入伍,但仍感觉我们是战士,与五湖四海的援建者一起,为抗击疫情而战!”
“我们多做一点,病人就能早日接受更好的治疗,减少一个家庭的痛苦。”
“只要国家需要,下次我还会站出来!”
2月6日凌晨一点半,这辆从武汉返回的“援建”车驶入衡阳市区,在经过体温检测和消毒后,3人进入指定宾馆,在那里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
离家“出征”
隔离病房外廊道。
1月30日,大年初六,刘文红的朋友圈中出现一条信息:“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紧急招募网络工程师志愿者。”
1981年出生的刘文红是衡阳一家网络技术服务公司的网络工程部经理,当即,他便在公司群内发布招募消息:“这个项目是你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援建工程,没有工资,大家可以自愿报名!”
消息刚发出不久,两位1990年出生的小伙朱巍、王辉举手报名,公司负责人表示全力支持,并网络订购许多水果为三人的征途“加营养”。
刘文红回忆起1月31日大年初七出发的早上,他与12岁的儿子告别时,儿子因为担心不停地挽留他:“爸爸别去,我不想让你去。”抹干儿子的眼泪,刘文红毅然选择驰援武汉。
工作强度未知,工作时间未知,工作环境未知,朱巍不敢将自己援建的事情告诉母亲,悄悄踏上了征途。“我父亲是突发疾病去世的,我深知失去亲人的痛苦,能够参与援建,让病人早日接受更好的治疗,减少一个家庭的痛苦,我觉得很值。”
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朱巍有点哽咽地说出这段话,他告诉观潮君,报名时,大家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只要自己能帮上忙,就要尽最大努力守护我们的同胞。
“战场”鏖战
衡阳志愿者援建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日记。
1月31日大年初七晚上6点,带着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开具的入城证明,刘文红等三人驱车驶入了武汉城区。
“那天的武汉就像一座‘空城’。”刘文红印象中的武汉人多车堵,热闹非凡,因为疫情封城后,行人车辆几乎“绝迹”,刘文红心想:“一定要尽快把工作完成,帮助武汉重现繁华!”
当天的雷神山医院还处于土地平整阶段,经过体温测量、消毒等系列程序后,衡阳3人与郴州2人、湖北荆门1人组成6人援建组,主要负责医院南区C11C12段智能化工程,进行网络设备和医用呼叫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
2月1日早上7点半,援建组工作正式开始。“第一天我们整整工作了24个小时。”刘文红回忆,从未有过这么高强度的工作,那一天,大家相互加油鼓劲,直到第二天7点半,才稍作休息,几个小时后,他们又投入“战斗”,每天工作时间在16小时左右。
在公司,刘文红属于技术管理层,在医院建设现场,他也担任着小组长,“在公司,许多难题可以让其他负责的部门解决,但在这里,有任何难题都要自己主动解决。”
难题不“难”,刘文红告诉观潮君,“只要有困难,就有人帮忙,虽然很辛苦,但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都在为同一件事情努力,便有了力量。”
在这场“战斗”中,6人小组共铺设2万余米网线,安装了近60套设备,保障辖区近百张病床的智能化设备使用。
“战士”归家
建设中的雷神山医院。
2月5日下午6点,离武汉雷神山医院交付还有一天时间,刘文红与同事将医院南区C11、C12病区的智能化设备调试完成后,来不及吃饭,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五天的援建一晃而过,但这几天的紧张生活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时闪回:
宿舍离医院距离较远,走路要半个小时,虽然有免费公交,但刘文红与组员还是选择走路,把位置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次去武汉他们每人只带了两套换洗衣物,每天,汗水都把衣服浸湿,没办法洗澡,只能两套衣服来回换,衣服都“发臭”了。
每天中午吃饭后,都会有固定点发放口罩、水果、饮料、中药等物资,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物资不曾间断,再苦再累,他们心里是暖的。
……
“若有战,召即来,来能战,战能胜!”医院建设现场的这句标语,久久印刻在刘文红心中,“我们就像‘战士’,国家需要时,我们决不退缩,在‘战场’上,与全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都是普通人。”采访时,3位志愿者反复说起这句话,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援建志愿者近6000人,就是这6000个普通人,创造了中国“奇迹”,他们铸造着抗击疫情的“堡垒”,也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
感谢你们,雷神山医院的援建者!是你们,让在雾霭中徘徊的人们,离光明又近了一步。
红网时刻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