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推出的《疾控“福尔摩斯”系列》。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一个人确诊了,如何找到更多接触者隔离观察?”起初,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们脑海中似乎都闪现过这一问,但并不知道答案。
自红网时刻推出《疾控福尔摩斯》系列,通过追踪病毒传播轨迹的一个个真实案例,不仅解开众人心中疑惑,还发现在这答案的背后有一支低调的“疾控侦探湘军”——疾控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他们,用扎实的流行病学专业功底,丰富的现场调查经验,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将一组组看似毫不相关的生活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传染链条。
湖南疾控人用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传染源,然后迅速将传播路径斩断,最终实现传染病的全面控制,他们正在另一个战场与病毒搏斗。
调查:一例病患14天密切接触352人
一个病例的传播图谱。
疾控侦探湘军的工作,从湖南确诊第一名患者开始。
1月20日,湖南某市医院收治一例有武汉旅行史的发热病例,高度怀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23日上午正式确诊。
一旦确诊意味着,与他密切接触过的人必须全部找到。每一个人生活轨迹都零乱多变,调查要求像放电影一样复盘他每一天经历的每一个细节,并且还要从病患发病前14天追溯,难度可想而知。
找到接触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其什么时间出过门,乘坐过什么交通工具,去过哪里,又与谁有过接触,同桌吃饭的到底有多少人……问题的细致程度甚至到“你乘坐出租车时,驾驶员到底有没有佩戴口罩?”
一步一步回顾分析,一个一个时间节点、一组一组行动轨迹,逐渐准确圈出密切接触者排查范围。通过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专家们联手,排查出第一例患者密切接触者有352人,涉及2省3市10个县区,病毒传播脉络开始显现。
调查人员正在对案例进行分析。
从1月20日开始,与第一名患者共同聚餐的8名朋友中,两人相继出现发热、流涕、咽部不适等症状,22日2人被确诊;
未参与当晚聚餐,但是与第一名患者曾交谈40分钟的患者也被确诊,15日曾与其同乘一辆车的朋友出现了相关症状……
最终,调查人员陆续发现17例确诊病例,原本正在接力的病毒逃跑轨迹清晰地呈现在疾控侦探的面前。
追溯:穿上隔离服病床前与患者面对面
危险其实也一直伴随着这支“疾控侦探湘军”队伍。
疾控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面对的有可能是确诊病人,也有可能是疑似病人,但无论是谁,一旦发现线索就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
1月中旬,调查人员罗垲炜与同事接到任务,前往怀化市某医院对一名病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时已是深夜。
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的调查人员。
身穿防护服,戴着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这些与医护人员无异。当穿上装备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与感染者面对面,谁都会紧张甚至害怕。两人进入病房前,再三检查是否防护到位,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调查任务。
调查中,要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发病和救治经过、接触了哪些人等详情,要记录调查对象的生活轨迹,大脑还要迅速运转,判定疫点、密切接触者、是否采取防控措施,工作繁琐而耗时。
当天,罗垲炜接触到的是一名已经患病的感染者,对方躺在病床上非常努力地回忆任何一个细节,这让他早已忘了紧张情绪,他更怕自己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细节。
一个多小时后走出隔离病房,防护服闷得他俩汗流浃背。凌晨三点回到住处,困意倦意必然一拥而上,但工作还没有结束。
调查人员需要连夜将采集的信息整理、分析、成稿、上报,这些都将对后期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正在写稿的罗垲炜。
夜再深,也必须争分夺秒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尽快让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避免疫情再扩散。
驰援:奔赴黄冈发挥从后方包抄力量
疾控侦探湘军的战场不只在湖南。
2月11日,湖南再次派出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奔赴黄冈市开展抗疫工作,湖南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罗垲炜、张斯钰也在驰援之列。
湖南疾控人抵达黄冈。
接到任务后,两人与家人匆匆告别,深夜到达黄冈。“疾控侦探湘军”此行将充分利用流行病学专业,给当地疫情控制提出建议。
如果说一线医务工作者是与病毒是正面交锋,那么疾控工作者就是从后方包抄。在此次疫情防控当中,湖南疾控人贡献的是另一种力量。
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直接在办公室安了家,凌晨2点还在查看微信工作群内的材料,第二天早上6点又继续战斗。
湖南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检验人员要对每一个送来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样本进行最后复核确认,随时面临感染的危险。
邵阳市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制订应急预案,加强24小时应急值守,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娄底市疾控中心,不分昼夜奔赴各处对样品进行及时检测,到公共场所指导消毒处理,用专业和勇气与病毒“短兵相接”。
……
面对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湖南省疾控系统共出动机动队6000多批次,达2.4万人次。各级疾控战线的工作从未松懈,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更多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湖南疾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