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衡阳2月18日讯(记者 王敏 通讯员 陈毅)2月18日,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的兆祥四季果园,桔子、桑葚等果苗已冒出新芽,20余名工人戴着口罩在果园里不停忙碌着,除草、清沟、培土、追肥……
田埂边,站着一位年轻小伙子,工人们都和他非常熟悉,他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跟大伙一起忙活。这名80后的“果农”名叫邓文祥,今年32岁。去年,他辞掉浙江某生态果园的职业经理人的高薪工作,重回到农村,重拾父辈的“职业”。
5个80后和1个70后,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栽植樱桃、葡萄、橙子、桑葚、桔子等10余个高档品种……不到半年的时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邓文祥和他的5个创业合伙人共同创办的果园已初具规模,并迅速在全区农业企业中“崭露头角”。
“由于疫情防控,之前很担心会错过农时。好在区里和街道开通绿色通道。”邓文祥开心地告诉记者,公司也对每天用工信息登记在册,每天工人进出都进行体温测量和消毒,并要求工人作业期间佩戴口罩,严禁扎堆作业。
“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对这片土地和人有着说不清的感情。”邓文祥说,学校毕业后,在外面也飘过几年,后来到浙江做果园职业经理人,一下子爱上这一行,便义无反顾想要学好技术回乡当个“果农”。
一开始,他也并不确定家乡的水土是否适宜种植浙江品种。于是,他先在自己亲戚的地里做试验,先后引种过10多个高档的浙江品种。在试验的过程中,他慢慢积累了种植的经验。
经比对,邓文祥发现,家乡的水土资源和气候环境适合种植。于是,去年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农业,承包了230多亩地,栽植了樱桃、葡萄、橙子、桑葚、桔子等多个高档品种果树。
“要做就做精品农业,做好品质。”邓文祥自信地说,为确保来年挂果的品质,种植过程坚决不喷洒农药,全部使用健康有机肥,严格遵循果树的自然生长规律。
在离四季果园的不远处,角山镇三星蔬菜基地里的尚蔬园农业公司,也是一片繁忙的场景。采摘蔬菜、暖棚育苗、新苗杀菌……正在不同地块同时进行。今年52岁的易松彬头脑灵活,十几岁时便做起了蔬菜收购运销的生意,农忙之余他喜欢跑市场和科研所,长沙、昆明、广州等地市他都去过。
“光能种出来还不够,还要能卖出去,消费者评价好。”易松彬说,为做好蔬菜研产结合,去年他又投入45万元,新建了57个暖棚。现在,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大多数高品质的蔬菜品种推广都会优先选择到他家基地试种,然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目前,基地的辣椒、茄子、黄瓜、丝瓜、西红柿、苦瓜等多个品种第一批已经移栽结束,蔬菜上市时间也可以提前一个多月。
“蔬菜品种和品质好,价格就比较稳定。”易松彬介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自己种植的辣椒等11个蔬菜品种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并领证书,农产品价格稳定。例如最近正在采收的西兰花,收购价一直稳定在4元至5元一斤,受疫情影响也不大。
为促进农产品流通,石鼓区做了很多努力。石鼓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华喜容介绍,一方面政府积极组织,搭建平台,让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进行省内外推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互联网+”,打好订单农业牌,相继与崇盛晶珠、农民伯伯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
事实上,多年来,石鼓区一直致力打造农业品牌,聚焦质量提升,进一步做精做强绿色农业。截至目前,全区创建了省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4个,香樟苑牛肉、云飞葡萄、三星蔬菜、山水莲花生态鱼等多个农产品品牌,已经广泛获得衡阳市及省内外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