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所在的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接管金银潭医院三个综合病区,还有19名队员在重症病房支援。(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供图)
红网时刻3月10日讯(记者 何青 通讯 石柳韵 邱瑜)“2床血压升到200多了,4床才70,5床血糖有20了,10床血钾到6点多了,8床的大爷在扯管子……”这是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队员麻醉科医生方磊在金银潭医院下班前的一小时,这样的场景每天在危重症病房里上演。
方磊来自湘雅常德医院,是目前全队唯一一名深入南区6楼危重症监护室的医生,面对的是最初收治入院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湖北是我家,家里需要,我出点力责无旁贷。”方磊的出征又如回归。
方磊正在进行操作。(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供图)
操作面临大挑战
由于病人对呼吸机、血透仪、ECMO、纤支镜等仪器的需要,原本可容纳三人的病房变成了单人间或双人间。
“这里最大的不同是,所有的操作只能单独一个人完成。”在高浓度病毒环境中,近距离接触病人口鼻,医务人员独自操作无疑是唯一的选择。重重阻碍之下,对麻醉医生的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操作时,我们的防护升级,视野受阻。”这是方磊面对的困难之一,“因为病毒通过气溶胶扩散,当麻醉医生在病人口鼻附近进行近距离操作时,呼吸道会喷射出大量的病毒气溶胶,其风险可想而知。我必须把平时的30-90秒操作时间缩减到10-20秒完成插管。”此类操作在方磊的专业掌控之内,尚不算难,挑战却远不止于此。
病房管理是身为麻醉科医生的方磊所不擅长的,而在经历了一星期的“磨炼”以后,查看监护、问明情况、调取个例诊疗方案、下医嘱、观察病情变化……方磊已能够反应迅速,游刃有余地同时处理4、5名病人突发情况。
“在经历了间隔几分钟就下个医嘱的那种紧急场面后,才有了今天的我啊!”方磊感叹。
方磊在检查危重患者“生命通道”。(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供图)
医患互为支撑
由于危重症病人都无法开口说话,大部分时间里都只有方磊在“自问自答”。
“李老师,今天感觉怎么样……”“今天气色不错啊,再坚持坚持就转普通病房咯……”方磊明白,对于危重症病人来说,除了细致妥帖的照顾之外,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也十分重要。
除了病房的病人,方磊在这里还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
“钟鸣教授真的很厉害,有问必答。”方磊口中的钟鸣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已经在金银潭医院工作了近一月。闲暇时,方磊经常向钟鸣请教问题,收益颇多。
和方磊搭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的黄科生,俩人从见面时互喊“黄老师”“方医生”,再到现在的“生哥”“磊子”,彼此熟络了很多,闲暇时经常会聊各自家乡的美食美景。
“磊子,等咱们战疫结束了,带我去宜昌转转呗。我好想放大假啊!”
“快了,今天又有2个患者转到普通病房了,胜利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