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在产业扶贫推进中,为助力解决农产品销售, 3月13日,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的指导支持下,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湖南农产品权威营销新平台——“湘农荟”正式上线。近期,红网时刻将推出系列“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展示这些来自村子里的宝贝。
剪辑 吴思静 通讯员 李向 周杰 喻冠男 何华龙
《宁乡县志》记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新茶不等人,不及时采摘就浪费了。”宁乡市沩山乡沩清村的湖南沩山湘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茗茶业)董事长姜胜标管理着1.2万余亩茶园,目前正是明前茶采摘的黄金时期,用工问题成为他的头等大事。3月28日,宁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00名志愿者从宁乡市区赶赴沩山,寒风冻雨中当起了采茶工,助力茶企复工复产。
茶园中一抹靓丽的“志愿红”。李向 摄
志愿者巧手采新茶。李向 摄
志愿者上山当采茶工
乍暖还寒之时,海拔700多米的沩山,2.3万多亩茶园,在雨露的滋润下,一株株茶树冒出了一个个翠绿清亮的芽头,远远望去,如一床碧绿的地毯铺在山坡、田野间。明前茶已经进入采制好时机。
“受疫情影响,外地采茶工过不来,采茶工人缺口较大。这段时间,我们茶园每天用工需求超过600人,可现在实际用工不到300人。”姜胜标告诉记者,明前茶是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又称早春茶,其芽叶细嫩饱满、白毫尽显、滋味醇和、鲜爽度高,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但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发芽数量有限, 产量低,物以稀为贵,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茶以春为贵,春贵在其时。无奈之下,姜胜标把缺乏采茶工的愁心事反映给了有关部门。
急企业之急,想企业之想。3月26日,针对茶企用工困难的现状,宁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智慧宁乡app的文明实践云平台发布了“援茶企、采春茶”志愿服务活动,公开招募志愿者。共青团宁乡市委与市妇联也发出倡议,号召青年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报名,当天就有50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
“在智慧宁乡app 的文明实践云平台上看到这个活动,我们第一时间发出号召,这次有幼师、汽车专业的50名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宁乡市职业中专教师童鹏告诉记者。
“乡政府党员干部也和志愿者一起帮忙采茶,尽可能缓解茶企的用工难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沩山乡党委副书记王艳杰说。
3月28日上午,湘茗茶业位于沩水源村的400亩茶园里,志愿者忙着采摘新茶,给这片绿意盎然的茶园增添了一抹靓丽的“志愿红”。
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双丰收”
山顶云雾缭绕,山涧溪水潺潺。28日上午,微雨如酥,在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旁,志愿者正在茶园里采摘,他们当中有年满60岁的老人,有10多岁的学生,随着采摘动作逐渐熟练,收获的喜悦,正写在她们的笑脸上。
“正确的手工采摘方法是提手采摘,保持芽叶完整、匀净。不宜掐采、捋采、抓采和带蒂头采,那样会影响成品茶叶品质。”宁乡经开区科技工业学校志愿者陈立刚接受简单培训后,才发觉采茶有不少学问。“我以前只喝茶,不知道茶怎么来的,今天参加活动,才知道茶叶还有‘两叶一芽’‘一叶一芽’‘芽头’之分。”
“沩山空气好,环境优美,今天第一次自己采茶,不仅为企业出了一份力,还学到了采茶技术,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玉潭街道文中社区志愿者张自然表示收获很大。
“沩山共有茶园2.3万亩,有8家茶叶企业,年产茶20万公斤。沩山茶业实现了集生产、加工、销售、茶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开发。”王艳杰介绍,近年来,沩山乡461户贫困户中有311户在茶业产业发展中实现收入200余万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全乡常年有采茶工4000余人,2019年实现务工收入40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坚持走‘小而精’‘差异化’‘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子,把茶企的困难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联合社会力量帮扶企业发展。”
“宁乡创新打造了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服务队伍‘买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机制,打通了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全市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3000余场,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志愿者获得了成长。
来源:红网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