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制帽徽。
红网时刻5月10日讯(通讯员 向显桃 刘纯意)近日,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城发现一枚早期红军铜制帽徽,距今已有85年历史。据文史专家考证,这是一枚红军早期铜制帽徽,在全国很少发现,系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通道转兵,攻打沅陵县城时牺牲红军战士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
这枚直径2.5厘米的铜质红军帽徽为圆形,正面中间五角星内镶嵌镰刀斧头浮图,两侧各有一线洞,背面无文字。由于长期埋于土中,这枚铜制帽徽已是锈迹斑斑,但形状完好。
据史料记载,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给红二、六军团来电指示:“我西方军已过潇水,正向全州上游急进中,你们应该利用最近几次胜利及湘西北敌情空虚,坚决深入到湖南中部及西部行动,并积极协助我西方军。首先你们应前出到湘敌交通经济命脉之沅水地域。主力应力求占领沅陵。向常德、桃源方向应派出得力的游击部队积极活动。”
12月5日,贺龙、关向应、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主力8000余人从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南下进袭沅陵。7日,红军逼近沅陵城郊鸳鸯山、丁公庙一带。8日晨,红军分三路围攻沅陵县城,架云梯攻城楼。
由于城墙坚固,国民党守军四个团殊死抵抗,最终攻城不克。贺龙、关向应、萧克审时度势,认为已达到策应中央红军突围之目的,于10日主动撤出战斗。这次战斗共歼灭敌人200余人,红军伤亡50多人。
此次攻城战役,红二、六军团有力牵制敌正规军及地方保安团兵力,减轻了中央红军在湘桂边界活动期间的敌方压力,客观上为12月12日中央红军顺利实现“通道转兵”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