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主体建设现场。
“目前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在做绿化、道路硬化、设备调试的扫尾工作,一星期后可进行验收。”5月13日,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污水处理厂监理工程师孔克敏向记者介绍该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目前益阳市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占比达68%,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益阳市立足“守护好一江碧水”责任担当,聚焦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高起点规划、严标准建设、全方位推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12.6亿元,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53个、配套管网420多公里、日污水处理规模10.5万吨。
靠前部署 推动项目早启动早实施
早在2017年,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开展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分步推进,县域统筹、打捆实施”的基本思路,益阳市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向所有乡镇铺开。2017至2019年,分别下达县(区、市)开工建设任务数11个、48个和16个,提前一年完成任务部署;从市到县、县到镇层层传导压力,有力促进各地项目早谋划、早建设、早投运,为到2020年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县为整体编制规划时,益阳市以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反馈问题为导向,坚持优先实施沿河环湖及环境承载能力弱的乡镇、统筹乡镇建成区与集镇居住区、鼓励城镇管网延伸辐射周边乡镇,既强调经济适用、又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避免无序无章建设,所有新建乡镇污水处理项目一律执行出水水质一级A标准。
因地制宜 优化处理技术路线
污水处理厂如何选址?采用何种处理工艺和路线?益阳市自西向东,跨越山区、丘陵及湖区平原3类典型地貌,在综合考量人口密集程度、地形地貌、乡镇规模及经济承受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市住建部门指导县(区、市)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污水处理方式,合理选择工艺技术路线。如地势平缓、人口规模较大茅草街镇就采取集中模式,处理设施一次规划、分步建设;鸬鹚渡镇因人口少分散、地势起伏较大就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实现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化大管网为小管网,降低管网建设成本。
市住建局污染防治科科长张剑介绍,目前建成的53个乡镇中,2个乡镇采取管网接入城镇协同处理、44个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7个乡镇采取分散模式;在建的25个乡镇中,24个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个采取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试点先行 完善监管和收费机制
污水处理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厂房、站所建好了,管理是关键。益阳市采用的是试点、总结、全面推行的路子。在健全污水处理监管机制、落实管理部门和责任人等方面开展了试点示范,南县于2017年出台了《南县特许经营合同污水、污泥处理厂监督管理细则》,成立了管理站,初步形成“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由项目公司负责,县住建、环保等部门联合巡查监管,根据水质达标情况进行付费”的监督管理机制。其他乡镇按照“使用者付费、政府财政补贴”原则,建立了乡镇污水收费制度,保障运营费用。目前,安化梅城镇、桃江县灰山港镇以及沅江市10个乡镇均已获得按“伴水方式”开征污水处理费批复;10月,纳入市本级供水范围的乡镇参照城镇标准(居民用水0.95元/吨,非居民用水1.4元/吨)统一开征乡镇污水处理费。
统筹协调 强化督促指导
益阳市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了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河长制、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督查考核内容,在生环委、河长办、洞庭湖办等统一组织领导下,与市直相关部门,建立统筹协调、统一考核机制,不搞重复叠加督查,做到信息实时共享,及时掌握进展情况。
同时,益阳市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配合发改、财政部门,抓住重点流域治理中央预算资金、洞庭湖奖补资金、新型城镇化资金等几个主要资金申报口,强化立项争资,助力县市区全力以赴推动乡镇污水等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