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
红网时刻5月23日讯(记者 刘玉先 廖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部分领域甚至有“断裂”的风险。
后疫情时代,在布局产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我们该如何发力?危中寻机,我们又该如何更好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竞争新优势?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红网时刻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六保’之中就有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他看来,后疫情时代,产业要多点布局,产业链要集群发展。
“疫情之下,湖南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复工复产、重启经济,在疫情冲击中迅速站稳脚跟,且一季度,湖南主要经济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胡伟林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湖南在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过程中,一直紧跟产业格局新变化,按照产业链思路抓产业。
他介绍,目前湖南已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11个千亿产业,20大新兴优势产业的来势很好,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在国内甚至全球都具备一定优势。
“但疫情冲击之下,我们发现了产业链中的一些短板,也看到了产业格局变化的一些新趋势。”胡伟林举例,我们在布局产业时对产业链的安全问题没有特别关注。一些产业对国际供应链非常依赖;一些产业上下游虽然都在国内,但链条过于分散。这些在平时问题都不大,但在面临疫情等危机时,风险就可能被无限放大。
那么,下阶段该如何发力?胡伟林表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并危中寻机,省委省政府从疫情爆发之初,就部署专题研究,并着手启动了一些工作。初步考虑,主要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建好产业发展平台、创新产业引进方式、储备产业发展人才。
其中,产业发展重点方面,就是把产业格局变化的趋势和湖南产业的优势结合起来,主要是支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攻关,加快补齐短板领域和“卡脖子”环节。支持新材料、信息安全、电子元器件等一批既有发展基础、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领域,实施“延链、强链”工程,加快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支持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抢抓疫情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这次两会,湖南以全团名义提出的建议中,有一个就是支持长株潭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胡伟林认为,这个建议的提出,就是想以此为契机,加快将湖南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装备制造核心区、先进制造业核心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同时,湖南将继续抓好“两山”(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两个创新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持续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针对疫情后人口流动,就业取向的变化,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
创新产业引进方式方面,胡伟林表示,未来将既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合作;也注重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构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市场化应用。
“疫情之下,大部分产业面临重新洗牌。”在胡伟林看来,此时也正是人才大流动的时候。受疫情影响,不少沿海和国外企业都在大规模裁员,一些海外华人华侨归国的意愿明显增强,数量较大的留学生群体回国创业的氛围也更加浓厚。“我们将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引进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
在此基础上,胡伟林还向大会建议,一方面,利用我国经济率先恢复的时间窗口,抓紧引进一批有利于补齐产业链短板的技术、项目和企业。另一方面,今后在规划布局产业和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时,有意识地促进同类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