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代表委员们讲的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传达的都是老百姓最想解决的问题。民生本身就散发着“泥土”的味道、透射着“露珠”的光彩,而那“泥土”的味道召唤着我们的初心使命,在2020年全国两会中,看湖南代表委员们如何建言献策?“非常”时期又有哪些接地气的“非常”之策呢?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小红
建议加大就业扶贫支持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疫情对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冲击空前,不裁员、保工资成为贫困地区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李小红建议,加大贫困地区就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真正凸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策导向。同时,将社保政策、税收政策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地区企业支付社保及银行利息等费用,其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或根据企业吸纳稳定就业人数,给予梯次减免税收政策支持。
她建议,就业扶贫政策应充分考虑创造就业岗位和稳定就业岗位、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并重,鼓励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支持贫困地区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新化县枫林街道接龙村党总支书记、锄头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技术员 阳海玲
推动农村电商品牌化
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阳海玲建议,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助推农村电商品牌化发展。鼓励基层政府创新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推进机制,统筹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推进机构,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优势品牌。把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纳入本地职业教育。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电商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有效的培训。
探索建立农村电商品牌目录制度,健全农村电商品牌使用监管和预警体系,将农村电商品牌目录作为统一组织发布农业品牌权威信息、指导地方政府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建品牌、引导品牌消费的重要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 李云才
品质+特色打造农产品的“国家品牌”
我国自然生态的“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一品千年”“地道性”灿烂优秀的饮食文化则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文条件;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如茶业、油茶业、奶业、中药业等等,通过努力均可成为万亿级的特色农业。因此李云才建议,针对我国万亿级潜力产业进行重点规划开发。
李云才以茶叶举例,茶始中华,茶为国饮,他建议设立“中国茶节”,每年的4月20日或谷雨节纪念茶事,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又为万亿级茶产业发展不断塑造文化之魂、品牌中国之魂。“我国农产品品牌除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外,我们还要塑造农产品的‘国家品牌’,即由国家名义塑造产品文化之魂。”李云才表示,将传统农业中的优秀内核加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再加上比较优势,才能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向农业强国转身。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 张国刚
利用“互联网+”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医疗难题
他在提案中建议,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养老”模式。一方面,在线医疗特别是可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推广,为在家接受医疗服务提供了可能性,可以探索为“空巢”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失能老人配备智能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一键报警、预约看病等功能。另一方面,逐步推广“互联网+家庭病床”模式,实现患者线上预约、家庭医生线下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问题。
同时,张国刚还建议,探索“互助式”“抱团式”养老模式,鼓励“空巢”老人结对共居、相互扶持,有助于缓解心理问题,也更有益于应对突发身体状况无人监护、无人报警求助的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主委 赖明勇
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经营
形成城镇与农村资本的“双向流动”
赖明勇建议,首先要夯实基础提升经营性收入。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一方面全力开展春耕备耕,督促将各级政府出台的涉农领域生产经营企业的税费减免,疫情损失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做好农资物品供应,确保农业稳定。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农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支持“互联网+三农”,大力发展乡村地区电商、冷链物流等,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农业协同创新机制,同时注重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待遇,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杨家寨村村民 胡美娥
制止耕地抛荒
大力促进农村发展粮食生产
胡美娥建议,在摸清耕地底数的情况下,要在大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起耕地弃耕约束机制,并规范国家粮补政策,以“谁种粮,补贴谁”的原则,按实际种植面积发给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各地也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激励,成立农民专业种粮合作社,对区域内无人耕种的抛荒耕地实行集中经营或托管经营,实现抛荒耕地“清零”,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在制止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乱象方面,胡美娥建议,要加快乡村规划建设步伐,严格按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建立农民建房土地流转制度,理顺机制,满足农民建房的合理需求;要坚决落实农民“一户一宅”制度,确保建新拆旧到位;要严格区分农民建房与违建别墅、违法建设的性质、用途和处理办法,科学妥善处置好“存量”,既要确保土地“红线”,又要防止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要严格执法,建议“违建入刑”,坚决杜绝乱占耕地建房“增量”,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农村建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