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蜂糖李种植园,杨长远仔细查看李子长势,有无病虫害等。
红网时刻张家界5月26日讯(记者 廖秋萍 张家界市电视台记者 罗君舢 永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苗 通讯员 刘声浩 李洪祁)
“这是蜂糖李树,现在主要是防病虫害。我们的蜂糖李非常畅销,群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走进张家界市永定区后坪街道大庸所村一亩园经济蜂糖李种植园,只见杨长远一瘸一拐地忙碌着……
杨长远,永定区农业农村局扶贫队员,50岁的他已情系扶贫工作21年,今年是他来到大庸所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第六个年头。
多年来,他扎根在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广阔的田地里倾注热血、挥洒真诚。他说,扶贫路虽艰辛,但看到贫困村旧貌换新颜,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了,就觉得再累也值,很有成就感。
安排部署村里当前及下一步工作。
一颗赤心 情系群众办实事
大庸所村是三村合一的贫困村,25个村民小组,1001户,2881人,175户57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版图面积大,村情复杂,脱贫任务艰巨。
“刚来的时候,公路狭窄,水果销售时,大车不能进,只能用小车进行2次转运,即费工又费时同时还损伤果子。3个小组200余亩稻田不通机耕道面临抛荒,生产只能靠肩挑背驮,群众叫苦连天……既然党组织派我来驻村帮扶,就要搞出个样子来。”看着村里的变化,杨长远不禁回忆到。
经过帮扶,如今,村里路、桥修建好了,村容村貌改观了,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修建水渠3000米,新建水窖100口,全村的生产用水困难解决了;李子、葡萄、西瓜等水果蔬菜产业发展了,村民口袋里有了票子,出行有车子……
“驻村帮扶工作队不仅给村里送了政策还送技术,杨主任对我们村真的很费心、很尽心,每次遇到难办的事,他总是冲锋在前。在进行果树品种改良和解决饮用水时,腿还受过伤,医生要求住院休养,他硬是拄着着拐杖回到村里,一撑就是半年,你看,至今还未痊愈,一瘸一拐着呢。”采访中,大庸所村总支书记陈松常很是感恩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到来,也心疼着杨长远的腿伤。
走进大庸所村中山片区,漫山遍野都是蜂糖李树,青翠欲滴的蜂糖李挂满了枝头。
因地制宜 “甜”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除了是驻村队员外,杨长远还是农技推广宣传员,他把村民的产业发展视为己任,同村民一起研究探讨、外出考察,找出适合村里的产业发展之路——水果产业。
走进大庸所村中山片区,漫山遍野都是蜂糖李树,青翠欲滴的蜂糖李挂满了枝头。“以前这里都是光秃秃的山,现在基本上都已种上了果树,我们都会有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你瞧那一片,一年可有7至8万的收入。”说起百姓通过水果产业增收致富,杨长远很是自豪。
3年来,全村已发展一亩园经济1200亩,品种改良1800多亩,设施农业(西瓜、葡萄等)近1000亩,全村水果种植规模达7000余亩,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全村90%的贫困户与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奔小康。
杨长远走访慰问贫困户,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
现在,田何见与老伴儿住上了新房,同时也享受了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扶贫政策,日子踏实且舒坦。
一心为民 搭建“连心桥”
“来,尝尝刚摘的枇杷,味道特别甜!”刚走进贫困户田何见家,杨长远便被田何见拉着坐下,且递来黄彤彤的枇杷。
今年71岁的田何见与老伴儿原来住在破烂不堪的土坯房里,下雨时,外头大落,屋内就小落,脚下则全是泥水,长年累月,老两口也落下了多种疾病。
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长远便牢牢记在心上,多次组织住建、扶贫等部门到田何见家了解情况,并向永定区委领导进行汇报。现在,田何见与老伴儿住上了新房,同时也享受了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扶贫政策,日子踏实且舒坦。
在大庸所村像田何见这样被杨长远放在心上的还有很多很多。驻村以来,他始终坚持以“输血的同时重在造血”为前提,广泛深入贫困户家中,与农户促膝长谈,搭建为民“连心桥”。
离开田何见家,杨长远又来到张家界市卫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负责人胡维民一道来回穿梭在果树间,细心地为正在葡萄基地疏果的村民讲解疏果技术要点,提高果子品质。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也很知足。今后会继续坚守岗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杨长远说道。
在张家界市卫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杨长远细心地给葡萄疏果。
葡萄架上挂满一串串葡萄,丰收在望……
杨长远说,扶贫路虽艰辛,但看到贫困村旧貌换新颜,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了,就觉得再累也值,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