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26日讯(记者 张皎 摄影 卢七星)“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很多人对茶峒心生向往,来源于沈从文的《边城》。苍翠的群山、古老的渡口、清澈见底的清水江、坍圮的白塔、竹缆系的渡船、主人公翠翠和傩送纯纯的爱情……这里有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有三处,一处在青岛,一处在北京,但唯有凤凰古城这一处总会被人们认作“正宗”。这不仅因为这里是他成长的地方,更因为走得远了的沈从文某种意义上却又从未离开——他的文字里一直有湘西。
自然的,许多人也由此把凤凰认作了湘西的代表,认作了沈从文先生笔下那个平和恬淡的边城。
真正的边城却在另一条河边,那条河有一个清新而质朴的名字——清水江。虽然两条河都是沅江支流,但却分属不同水系,中间隔着百公里的葱茏山地。
清水江的此岸是湘西茶峒,彼岸便是重庆洪安,而南面不远就是贵州松桃。
川湘孔道,“一脚踏三省”。
这便是茶峒。
这个静谧的古镇,尽管被杭瑞高速、319国道“包围”,汽车每天奔驰而过,可它每天仍是被清水江边的闹腾惊醒。早晨六点,雾气缭绕的清水江被妇人用木槌敲打衣物的节奏声惊醒。紧接着,两岸吊脚楼的开门声,小渔船的划水声,炸油坨坨的吱吱声此起彼伏。背着背篓的妇人小碎步走向拉拉渡,她们要去对面的重庆洪安镇赶集。在这里,时光的痕迹很轻。
茶峒是苗语地名,“茶”指汉人,“峒”是窝坨地(四周高中间鸟窝状的地形),即汉人居住的地方。在有着31.5万人口的花垣县,苗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77.3%,茶峒因为贸易往来,成为当地民族融合的窗口,自然成为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两百多年来,该地一直以茶峒为名。往上溯源,清嘉庆七年(1802)这里称“永绥办茶峒保”,1923年改为“茶峒乡”,1933年改为“茶峒镇”。在1934年春天,沈从文写《边城》时,它仍是茶峒。但2005年,花垣县根据沈从文《边城》一书把茶峒改名为“边城”。同年,茶峒与大河坪乡合并为新的“边城镇”,共辖19个建制村。茶峒曾是沈从文的边城,而今却成了边城的过往,即便如此,人们仍固执地称它为“茶峒”。
(资料来源:潇湘晨报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