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助力电视媒体提升新闻影响力
◎欧阳晖 鲍新文
摘要: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沉淀,手机短视频在2018年呈现出多元化急剧爆发的态势,迅速蹿红的短视频会成为电视媒体提升主流新闻影响的又一个“风口”吗?电视媒体如何用融媒体思维推进新闻传播的“短视频化”?电视媒体需善用融媒体思维,从内容、形式到采编发机制实施全方位的融合创新,“短视频化”本身就是媒体实施深度融合的一部分。本文以电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为切入点,对融媒体背景下的“短视频化”新闻作粗略探讨。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闻影响力;融媒体思维;短视频
2018年互联网新媒体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短视频火爆全国。视频新闻生产本是电视媒体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之一,迅速蹿红的短视频,会为电视媒体打开又一个提升新闻影响力的“风口”吗?
一、短视频呈现多元化急剧爆发的态势
2017年就有观点认为,2018年中国的短视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沉淀,手机短视频果然在这一年呈多元化急剧爆发。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短视频业务,头条系的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腾讯系的快手、微视,新浪系的秒拍,百度系的好看视频等等,极大地聚拢并引爆了短视频的人气。百度视频2018年9月份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百度领投,投资1亿美元对视频内容进行战略布局,全面拥抱视频大时代。
短视频作为一种快节奏的消遣文化现象,更多地迎合了年轻网络用户碎片化、无自主选择的需要,出产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2018年6月抖音短视频首次对外公布了自己的用户数据:国内日活用户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①
短视频APP的大爆发,吸引了众多电视媒体和视频节目专业制作机构的目光,它们纷纷依靠自身的视频内容生产优势制作短视频。作为全国首家在上海主板上市的国有控股视频节目制作公司,长沙广电旗下的中广天择传媒积极试水短视频,短短2个月的时间,各垂直类账号已入驻19个平台,内容分发涉及到的网站和APP多达25家(个)。《疯狂特效师》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收获粉丝240多万,总播放量3.27亿次,其不俗表现吸引了OPPO手机、乐事薯片、喜力啤酒等广告客户的关注。
二、新闻“短视频化”助力电视媒体提升影响力
当前,电视媒体尤其是城市电视台普遍遭遇收视率和广告创收的“双降”已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上半年,全国地市级电视频道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份额为12.50%,比之2015年的最高值16.8%下降了25.59%。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发生了变化,用手机看新闻的受众人数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排前三位的是即时通讯、看新闻和网购,其中80%的网民是通过手机了解新闻信息,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达到6.31 亿。
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中国传媒大学讲座时指出:“最好的电视节目收视率过1就算非常好,过2就是顶尖的。要是加上全媒体平台,动辄都是五六亿人触达。如果把“三微一端”全都放在一起,收视率单期节目最高相当于55%!”在融媒体背景下,客观真实地评估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或一条新闻的影响力,不能单一依靠收视率来判断,应该用多平台、多方面的综合数据来说话,包括电视直播收视率、时移收视率、网络阅读率(含网站、“三微一端”、自媒体等)以及公众满意度等,这已逐渐成为业内共识。
短视频的红火令人羡艳,那么,传统的电视媒体能否借助短视频积聚受众人气、提升新闻影响力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首先,优质成为决定短视频能走多远的最关键因素。截至2018年6月,短视频应用用户规模达5.94亿,占网民整体规模的74.1%。即将到来的5G时代和提速降费政策的实施兑现,会让人们用手机看视频更加得心应手,用户数据还会大量增加。而遍观当前风行一时的短视频内容,大都集中在搞笑、服务、娱乐、技能展示等方面,同样的内容经常会有几个版本,重复率高,同质化现象突出。涉及新闻内容的短视频数量很少,仅有的也只是聚焦于发生在身边琐事。这类短视频采制门槛低,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难免出现“三俗”等问题。2018年7-8,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网络短视频集中整治,依法处置了“内涵福利社”等19个网络短视频应用,共封禁违规账号113万余个,查删拦截有害短视频810万条。②9月14日,国家版权局又针对版权问题约谈了抖音短视频、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美拍等15家重点短视频平台企业。③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的新闻“短视频化”可谓正得其时。电视媒体拥有新闻采访权和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资质,记者参与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独家视频新闻内容能够第一时间在主流平台发布,可以满足受众的“求知欲”。这些其他社会机构开办的短视频平台不可获得的独特优势,将为电视媒体主流新闻“短视频化”提供无限可能。
其次,短视频本身就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形式。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用短视频的形式未加任何修饰的原生态呈现,正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现场短新闻。这类新闻视频短小精悍,现场感强,绝大部分靠的是记者对各类新闻要素的现场抓取。比如笔者主创的曾获中国新闻奖的电视短消息《崽伢子莫过来》,时长只有短短的一分钟,所有内容全部是抗洪抢险现场抓拍的鲜活素材。类似以现场新闻见长的新闻栏目也曾在民生新闻时代大显身手,如《在现场》、《第一现场》等,很多一气呵成的全现场报道经典案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不过与时下流行的短视频概念不同的是,这类现场新闻大都立足于“记者出镜+现场采访+现场解说+新闻现场”等形式,作品大都在三五分钟左右,长的甚至有十几分钟,这种形式更适合于在媒体电视端发布。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新闻“短视频化”,要重点思考的就是如何让这种现场新闻的形式变得更适合于手机移动端传播,以及怎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短视频新闻。
再次,新闻“短视频化”传播效果显著。B B C是国外较早进行短视频新闻尝试的媒体,于2014年在Instafax,专门负责制作15秒的短视频资讯。近几年在媒体融合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国内的主流媒体也在不断地尝试用短视频的形式来延伸和放大传统新闻在“三微一端”的影响。2017年长沙广电创办了“星视频”,不到一年时间,累计制作发布短视频5000多条,全网播放量近5亿,粉丝量近百万,先后在多个平台登上资讯短视频榜单。
主流媒体的短视频通过在“三微一端”和自媒体的广泛传播,往往会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一起公交车坠江事故,事故原因在最初几天莫衷一是。10月31日凌晨,潜水人员将车载行车记录仪及SD卡打捞出水,公安机关成功恢复了SD卡数据,提取到事发前车辆内部监控视频。公交车坠江原因在11月2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公布。④视频清楚地记录了乘客与驾驶员发生争执互殴引发悲剧的过程,迅速被各大主流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以及自媒体、朋友圈等广泛转发,在极短时间内,该短视频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浏览量达到5844.3万,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闪电新闻客户端的播放次数也达到519.7万次。网友纷纷跟帖留言互动,声讨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这种案例不胜枚举。
三、善用融媒体思维推动新闻“短视频化”
1、用融媒体思维打造主流新闻“短视频化”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15字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⑤这是主流媒体必须坚守的责任和担当。
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在内容上应及时、准确、全面、生动地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短视频化”不能再走民生新闻走过的老路,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守正,坚守主流,坚守导向。要消除过于纠缠家长里短的琐事、鸡毛蒜皮的小事、传奇搞怪的俗事等痼疾,更多地聚焦百姓关注的时政、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新闻内容。
仔细梳理,这样的内容无外乎下面几类:一是“三重报道”。即关于重要会议、重大政策、重点活动的报道。原汁原味的权威表态、政策解读、活动细节,自然是受众关注的重点。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不少记者配备了专门的秒拍APP,方便随时抓拍精彩瞬间。二是突发事件。抓拍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如《积水漫过工人脖颈他驾驶铲车一夜连救37名被困群众》、《墨江地震救援:奶奶你不要急,我们来了》等短视频新闻的及时传播就非常暖心。三是中国故事。摘取人物故事中最能体现大情怀和正能量的人和事片段,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短视频《74岁奶奶给外国人当导游小学毕业会11门外语》《王鹏:用口中毛笔书写精彩人生》等。四是凡人善举。选取生活中偶遇到的感人的举动和细节,比如“托举哥”单手托举十几分钟成功救下被困女孩、“交警哥”暴雨中赤脚站在洪水里疏导交通,“最美高中生骄阳下为晕倒在炽热马路上的老人打伞遮阳。这些走红网络的凡人善举,往往一个细节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毋庸讳言,新闻“短视频化”也面临内容来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地市(县)级电视台,由于区域和视野的限制,更需要以融媒体思维来拓宽来源渠道,抓好新闻内容策划。
2、用融媒体思维创新新闻“短视频化”的形式
新闻“短视频化”,在形式上必然要和短视频当下的流行形式接轨。短视频新闻的魅力一在于“短”。每个视频的时长多在30秒以内,方便受众随时随地碎片化在线观看。二在于“真”,即内容是真实发生的。为了强化真实性,最好是一个长镜头到底,客观的、原生态的呈现,中间不经过任何剪辑。比如“农民下水田为李总理让路被总理一把拉上来”的短视频,就是新华社记者在随同李克强总理考察湖南时抓拍到精彩瞬间,只有短短十几秒钟,却真实生动反映了总理平易近人。三在于“有料”,短视频新闻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因其有触发受众“泪点”“痛点”“笑点”等情感共鸣的地方,换言之就是“有趣味”“有温度”“有情怀”。
当然,短视频新闻并不只是对电视媒体播出的新闻作简单的拆条传播,它很少有记者的现场出境、画外音解说或对着话筒的访谈,而是更多地采用新闻主人公的同期声和新闻现场画面。除了注重新闻现场的声音外,也可用恰当的背景音乐来把握节奏和渲染氛围。
“短视频化”大大丰富主流新闻内容在互联网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应不拘一格地大胆创新。比如,它既可以是记者在新闻现场抓拍的妙手偶得,也可以是后期编辑的主动策划。对媒资库储存的各类新闻素材进行组合式、回顾式、综述式再编辑后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象长沙政法频道在2017年抗击罕见洪水之后编辑制作的20多个《感谢有你!》典型人物短视频等,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式。
3、用融媒体思维重构主流新闻“短视频化”的机制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短视频化”的机制重构应纳入电视媒体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全盘统筹。换言之,新闻“短视频化”机制重构的过程,本身就是电视媒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再造新闻采编流程过程的一个缩影,包括采集机制、生产机制、发布机制、评估机制等各重要流程的规范和管理。
其一,采集机制。全媒体记者要强化“移动优先”意识,练就一双捕捉现场新闻的眼睛,优先抓拍和第一时间发回新闻现场“有料”的短视频。媒体还需要构建UGC(用户生产内容)通道,让更多的用户为平台提供短视频新闻,扩大采集源。
其二,生产机制。新闻编辑要练就一对加工新闻素材的“巧手”,一是要以最快的速度编审和发布新采集的短视频新闻,二是要用足用活用巧库存的新闻素材,用H5、图文、情景重现、聚合等方式创作优质短视频新闻。
其三,发布机制。电视媒体不仅要搭建自己的包括移动客户端在内的短视频新闻发布平台,实行移动优先发布,更要强化“借船出海”,联动企鹅号、头条号、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强势平台,形成短视频新闻的多层次立体化发布格局。
其四、评估机制。对短视频新闻采集、发布、传播效果等情况,要采用点击、阅读、转发、点赞、流量等综合数据进行全方位考量,建立与融媒体相适应的评估机制和绩效机制。
当然,电视媒体巩固和提升新闻影响力,是一个多头发力、融合推进的过程,仅仅依靠新闻“短视频化”就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短视频新闻也仅仅只是“互联网+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产品类型之一。电视媒体要提升新闻影响力,根本上还须大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扎扎实实练就过硬的新闻内容产品的采制实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内容过得硬,平台叫得响,机制用得活,队伍跟得上,才能做到“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放在哪里。”⑥
注释:
①《抖音公布用户数据:国内日活超1.5亿月活超3亿》搜狐网2018年6月12日http://www.sohu.com/a/235388474_162522
②张晓娜:《国家网信办:鼓励传统主流媒体大力开发视频资源》,《民生与法制时报》2018年9月1日
③史竞男:《国家版权局约谈抖音等十五家企业》,《新华每日电讯》2018年9月15日④黄宇:《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https://cq.qq.com/a/20181102/005814.htm
⑤《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⑥曹智、栾建强、李宣良:《习近平:新闻媒体内容创新是根本》,《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12月27日
作者分别为:
欧阳晖 长沙市广播电视台三级文学编辑
鲍新文 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