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张家界武陵源区龙尾巴村,梓山漫居民宿里游泳池旁古筝表演。农村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小村落里迎来大变样。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影报道
6月12日清晨,张家界武陵源区龙尾巴村,58岁的李启海与妻子张明姣洗漱完毕,沿着干净的柏油马路,步行两分钟,就到了上班的梓山漫居。这是一家高端民宿。
背上竹筐、带上剪子、戴上手套,“花匠”李启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月季花每天早上要剪枝,剪去枯掉的花和枝叶,花就可以从4月开到11月。”李启海说。
以前种田种菜,现在种花种草,李启海在梓山漫居跟着园艺师学了两年,今年独自负责民宿范围内20多亩的绿化养护,“天天跟花儿打交道,我觉得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
龙尾巴村因山形如龙尾而得名,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北端。“八山一水一分田”,龙尾巴村与大多数深山村落一样,交通闭塞、山多地少。全村645人,耕地573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加上地势高、收成看天,村民们过去许多年在温饱线上挣扎。
与其他村落相比,龙尾巴村又有特殊之处。这里紧邻张家界“三千奇峰”,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要把旅游做起来,先把村里的环境搞好!”龙尾巴村负责人邓青松说。2016年开始,龙尾巴村建设美丽乡村,清理白色垃圾、规范杂物堆放,畜禽圈养、水沟清理,室内整洁、庭院美化,农田不打农药、少施化肥……陈年垃圾不见踪迹,生活陋习慢慢改变。“年底开村民运动会,卫生评比积分高的,戴上大红花领奖,大家都觉得光荣!”2019年,龙尾巴村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这个土家村落成功引来了“金凤凰”。除了梓山漫居,辖区内的高端民宿客栈已有13家,总投资超过1亿元。
超大落地窗外,或是碧蓝天空下的“空中田园”,或是蒙蒙细雨中的云雾缭绕。32岁的李平4年前从广州回到村里,将村里民居进行改造,打造出高端民宿“璞舍”。李平将民宿景观照片放到国外的社交媒体上,一下就“火”了。这个只有13间客房的民宿,去年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游客前来“打卡”。最贵的一间,房价3000元,2019年纯收入达到200万元。
“今天已经有七八间入住了客人。”李平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今年主打国内市场,但游客的消费能力不减,而且因为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旅游路线,备受游客欢迎。
农村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民变身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当地村民的生活大变样。
没在民宿工作之前,靠务农和出门打零工的李启海夫妇,一年收入只有万把块钱。“工地上什么活儿都做”“累也没办法,两个孩子要养啊”,说起以前紧巴巴的日子,夫妇俩直摇头。现在,两人在民宿工作一年光工资就有7万元;家里种养的当季蔬菜、山货也不愁销路,基本都被民宿定点采购了,一年下来总收入有8万多元。
妻子张明姣说钱要攒着,留给两个孙女读书用。“以前没钱,儿子没读多少书,很遗憾!” 收入多了,开销也多了。“现在家里有3台热水器,每个月电费都要不少。”精打细算的张明姣说。
幸福的人儿,龙尾巴村里还有不少。吃上“旅游饭”,念好“山水经”,目前全村170户居民有80%以上参与到乡村旅游、保靖黄金茶这两个产业中来。其中民宿客栈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间接带动80余人从事旅游服务业。以前村里外出务工的160多人,9成以上回到村里发展。村民年均收入由2015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2万多元。
当过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发田,今年78岁了。他说,村里一年一个样,生活和以前相比是千百倍的变化,自己和老伴每年都会出去旅游,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都去过了。
天空下着小雨,记者离开村庄时,郭春林、熊兰英等几位大姐,正围坐在一块,有的纳布鞋底,有的织毛线拖鞋。大姐们说,天晴就干活,下雨就做手工,游客们买的多。她们手上活儿不停,互相说着“开心话”。
“以前能吃好饭就行,现在想买什么,就大胆出手,你说这个条件算不算是过上小康了?”熊兰英笑呵呵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