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新闻报道“走转改” 这场主题讲座提供了三个向度答案

2020-07-10 19:28:37 红网
作者:刘昌昊 夏宇 编辑:廖浩宇
字号:

红网时刻7月10日讯(通讯员 刘昌昊 夏宇)“‘走转改’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体现,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当下也具有现实必要性。”7月7日上午,在一场主题为“理论阐述、实践拓展与机制保障——推进‘走转改’活动的三个向度”讲座上,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强月新阐述道。

本次讲座为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系列讲座”的第六场,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强月新担任主讲嘉宾,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岳麓学者雷跃捷教授主持,共有湖南大学师生及学界在内的200余人在线参与。

1_副本.jpg

主讲嘉宾强月新。

“走转改”指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实践活动时需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讲座上,强月新从理论阐述、实践拓展、机制保障三个向度对“走转改”活动进行了深度讲解。

在关于“走转改”的理论阐述中,强月新解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分别体现了新闻规律的回归、传播主体的回归及公众主体的回归。“走转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自然延伸,也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它贯穿党的新闻工作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当下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变化、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及媒体自身状况变化等时代背景下,“走转改”越来越具有现实必要性。

在实践拓展的向度层面,强月新叙述了近年来“走转改”活动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落实以及相关的实践成果。他指出,作为当前“走转改”实践中的主要形式,以故事化叙述为主的见闻式报道应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增强“走转改”的思想内涵;关于民生现象的报道应与促进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从而提升“走转改”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新的实践观念和态度,“走转改”必然从“活动”转变为“常态”。如何从机制层面推动和保障“走转改”常态化,是当前的关键问题。强月新指出,应将“走转改”和日常报道相结合,建立“走转改”常态化机制;营造大环境与彰显小特色相结合,建立“走转改”的激励创新机制;制度建设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探索“走转改”的长效机制。

“‘走转改’活动体现了新闻规律的回归,使社会公众从新闻传播的客体转变为主体。”在讲座尾声,强月新总结道,“‘走转改’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该意识到,基层是群众活动的广阔舞台,也是新闻工作者割舍不断的根脉。”

微信图片_20200710185241_副本.jpg

师生线上参与讲座。

雷跃捷对讲座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和点评,他认为讲座用鲜活的案例对“走转改”活动做了历史的、现实的新闻报道实践和理论解释。

“在未来,同学们应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承担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培养媒体自觉意识,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期望。”雷跃捷对同学们给予了一份期待。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岳麓学者彭祝斌感谢主讲嘉宾所做的精彩分享。他认为,“走转改”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月新教授等六位嘉宾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系列讲座”,在云端给广大师生们呈上了一盘盘丰盛的学术精神大餐。这无论对未来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莘莘学子,还是对执教新闻人才培养工作多年的老师们,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思想指引。

据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系列讲座”此前已开展了五场活动,此次讲座为系列讲座第一季的最后一场。这也标志着,2020年上半年度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系列讲座”第一阶段至此落下帷幕。

近期,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系列网络讲座。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雷跃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程曼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昆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先后担任主讲嘉宾。目前,该系列讲座已开展六期,累计观看人数一千多人。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