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的绣娘们。
临近中午,苗家阿婆龙德成家的“精准坪饭庄”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这是村里开起的第一家农家乐。年近八旬的龙德成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农家乐最早取名“巧媳妇”,后来更名为现在的“精准坪饭庄”。
这个身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山窝窝”里的农家乐,去年的收入达16万元,而游客最多时每月有3万元收入。
这几年,随着十八洞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如今,村里已经开办了13家农家乐。靠着农家乐以及种养产业,村民们逐步迈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女村支书退职“不褪色”
过去,由于土地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十八洞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2013年,当地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
这一年的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考察时,正是在龙德成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探索走出精准扶贫的好路子。几年来,在“精准脱贫”的推动下,十八洞村依托独特资源,因人施策发展起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以及苗绣等产业,探索出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模式”。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2016年年底,十八洞村仅用了3年时间就成功摘掉了“穷帽”,人均收入达8000多元,而到2019年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蹿升到了14668元。
“感谢总书记!现在,我们的日子好了,生活富裕了,希望总书记再来我们十八洞村看看!”龙德成开心地说。
在龙德成家的堂屋正中间,一幅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交谈的大照片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每天都有无数游客来到龙德成家里,在照片前合影留念,而她总是笑脸相迎,热情配合。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女性的身影处处可见。十八洞村老支书石顺莲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66岁的她因年龄原因,在2014年村“两委”换届之后,退出了“两委”班子。然而,这位任职多年的女村支书退职“不褪色”,把村里的50多名留守妇女组织起来成立苗绣合作社,鼓励引导她们制作苗绣来增加收入,为她们开辟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过去,苗绣一直是我们苗家姑娘必学的一门手艺,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上一辈学习苗绣了。”石顺莲告诉记者,苗绣是苗家人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刺绣技艺。然而,年轻一代能够绣制苗绣的越来越少,“目前,我们苗绣合作社的绣娘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年轻的只有几个。”
“一边带孙子,一边绣制苗绣”已经成为当地许多留守妇女的一种“新常态”。“只要有订单,她们一个月能挣到两三千元。”石顺莲介绍,一件苗绣成品能够卖到一两千元不等,“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大家都愿意干。”
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采用接收公司订单制作的方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村里加入合作社的留守妇女已有55户。
苗绣合作社成立6年多来,发展订单苗绣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近两年实现年产值60多万元。
这个家没有被尿毒症拖垮
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气势磅礴的瀑布景观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更是众多网红和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夜幕降临,古镇迎来了一天中游客最多的时刻。在游人如织的古镇街道旁,50岁的何金花正在小酒楼里忙碌着。这位面带微笑、略显柔弱的中年妇女其实是家里的“顶梁柱”,靠着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何金花家是精准扶贫户,丈夫向德富去年患尿毒症,已无劳动能力。自从向德富患病后,何金花不敢外出打零工,就在离家5分钟路程的银河山庄酒店工作。
幸运的是,何金花一家得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何金花说,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身为精准扶贫户,丈夫的医药费可以报销90%,否则昂贵的医药费自己根本无法负担。小女儿因为自己的家庭原因,无数次想要放弃读书外出打工,何金花无数次地劝阻她。何金花觉得,自己没有文化,所以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供孩子读书,等孩子将来成人了,要让她好好回报社会。
作为全县的旅游重镇,近年来,芙蓉镇依托旅游资源特色优势,通过“景区+”模式,带动产业、增进就业,开启了旅游扶贫的新路径。何金花便是这其中的受益者。
“芙蓉镇的‘景区+’模式包括‘景区+产业’‘景区+就业’‘景区+乡村旅游’。其中,‘景区+就业’为精准扶贫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景区+产业’带动农业产业惠及贫困群众1256户;‘景区+乡村旅游’带动1350名贫困人口脱贫。”芙蓉镇副镇长张入化向记者介绍,该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40户8252人。2014年到2019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96户815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8.04%下降到0.33%,剩下的44户98人到目前为止已具备脱贫条件。
湘西妹走出大山沟成了“上班族”
在蓝思科技位于长沙浏阳的一家工厂车间里,19岁的女工高英正在包装线上熟练地操作机器设备,对成品逐一进行检测。
高英的老家远在500多公里之外的湘西州龙山县。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因智障不能劳作,姐姐出嫁后,家里就靠妈妈在外打工挣钱养家,供养她和妹妹上学。2019年7月,从职校毕业的高英因为没有工作,只得留在家里干一些农活,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
今年2月,高英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长沙浏阳的企业蓝思科技来镇上招工了!面对“送上门来”的工作机会,高英没有丝毫犹豫,便去应聘了。
2月28日,高英和其他姐妹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走出大山沟,来到长沙浏阳,正式入职蓝思科技,成为“上班族”。
高英的顺利就业,得益于长沙市推行的就业扶贫工作。今年2月至3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本省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把上门招工与脱贫攻坚战、对口支援扶贫进行有机结合,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2月18日,蓝思科技在长沙市人社局的带领下参与了首批9支招工小分队,赶赴湘西州和长沙8个对口支援县。第二天,浏阳市委、市政府专门为蓝思科技组建了20个招聘小组,连同长沙市共派出组建的61支招工小分队、300多位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在省内省外进行了半个月的招聘宣传。小分队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会同当地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将劳务对接直接深入到群众家门口,基本覆盖了当地所有乡镇。为了能够快速将务工人员送达企业,全市派出800辆“就业直通车”,到当地乡镇、村就近集中免费接送劳动力。整个招聘期间,蓝思科技共招聘 471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5989人,占比12.7%。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大事。”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蓝思科技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扶贫攻坚,我们一直在行动!我们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和支持教育帮扶事业当中。”
截至目前,蓝思科技在职的11万员工中,像高英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有1.2万余人,占比11%。
“现在,我每月有四五千元的工资。上个月发了工资后,我给家里寄了2500元。”如今,高英一家已经顺利脱贫,而她靠着一己之力,已经能够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了。“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她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手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走进十八洞村,村口石碑上的“精准扶贫”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精准扶贫”理念从这里走向全国,数千万贫困百姓,命运因此而改变。十八洞村也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的蝶变。乡村旅游、猕猴桃种植、苗绣……一个个扶贫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牢记总书记嘱托,十八洞村的父老乡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康生活。
一路采访下来,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激发着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斗志。在逐梦小康的脱贫路上,像石顺莲一样的女性身影随处可见。她们不懈奋斗,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因此,只有当像湘西这样的农村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迈入小康后,补齐了农村这块短板,我们的全面小康目标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