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丨湖南:拥抱前沿科技 壮大经济新动能

2020-07-17 16:11:48 光明日报 编辑:马丽红
字号:

一批拥有智能化技术、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企业,疫情期间率先突围,迅速恢复产能。图为智能制造车间自动化下料生产线。资料图片

三一集团长沙智能制造车间工人正在装配作业。资料图片

湖南新邵县谭府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风景如画。资料图片

【新时代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入夏的三湘大地,在建项目施工正酣。长沙惠科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现场,近6000名建设者日夜轮班,主厂房建设快马加鞭;长益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益阳段,路面主体完工,全力冲刺通车目标……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抢抓危中之机,积极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智能制造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助力复工复产

每天下线混凝土泵车20多台,下线速度缩短至50分钟。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集团18号厂房,“跑”出了生产“加速度”。

“机器多,干劲足,产量高。”18号厂房率先在行业内启动“灯塔工厂”建设,初步完成了智能化升级,车间整体效率提升30%。产能提升,效益见涨。4月份,三一集团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1%。

走在生产车间参观走廊上,听不到制造企业惯有的机器轰鸣声。SMT(表面组装技术)车间,3条自动生产线,一线员工总共只有8个人。当许多企业受困于疫情影响之时,长沙市健科电子有限公司在做好防控前提下,2月初即已加足马力生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3月份订单达到4000万元,创下公司成立17年来最好单月业绩。

自动化生产线唱主角,1.26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车间里,原来需要全厂400人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了200人,人均使用面积达到63平方米,日产量达4万件。玉祥瓷业有限公司从复工第一天开始就满负荷生产。

“机器换人”既为企业复工复产缓解了用工压力,也筑起了安全屏障。一批拥有智能化技术、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率先突围,迅速恢复产能,智能制造的优势充分显现。

智能化的成果,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赢得先机,也为其他行业抗疫复工提供“利器”。园区里,“5G无人配送车”将包裹、盒饭送到园区一家家公司楼下,扫码即可取件、取餐,复工复产畅享“云便利”;公共场所中,具备自动测温、问询、消毒以及智能刷脸记录、疫情报警等功能的防疫机器人大显身手,守好门、把好关。

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湘火炬智创系统分公司是“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去年交付了5条智能生产线,今年即将交付的生产线就有5条,近期还陆续接到了10余条生产线订单。公司副总经理孙强说:“这个时候最先搭上先进技术、越早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就越能抢占先机。”

眼下,我国大力推进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正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可助力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早在2018年12月,湖南省政府就出台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和生态构建。

目前,湖南省已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近100个,线上注册企业用户超4.7万户;开发工业互联网App1万多个,已推动20多万户中小企业“上云”、5000多户中小企业“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每一次危机都会引发新的产业和技术变革。”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新基建”奔涌而来,湖南省制造业正热情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

脱贫攻坚,严把质量关口

5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情况。湖南因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突出,考核综合评价为“好”,受到奖励表扬。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湖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2019年,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带头开展“三走访三签字”和“四不两直”常态化扶贫调研,全年访遍所有贫困县。

湖南严把脱贫退出质量关口,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实行签字背书,坚决杜绝“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脱贫。严格督查考核问效,由省领导带队,省直厅局参与,深入51个贫困县和25个脱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开展“四不两直”式常态化联点督查。

到2019年年底,湘西州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1.93%下降至0.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229元增加到10101元。

除了脱贫速度,更注重脱贫质量。湘西州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开展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工作,有力推动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同向发力、执行纪律和转变作风同步实施。

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新化县集中培育茶叶、中药材、油茶三大支柱产业,各乡镇、村确定了扶贫菜单,贫困户通过“点菜”自主选择扶贫项目,帮扶部门提供“配菜”并跟进后续帮扶,政府“买单”促进全面精准脱贫。

“乡村旅游”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延伸拓展了贫困户增收渠道,扮靓了乡村。凤凰县、通道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扶贫攻坚主导产业,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湖南深化“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实施“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和“千企帮村万社联户”行动,持续带动350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湖南鼓励市州探索消费扶贫创新模式。株洲市率先提出购买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就是扶贫。112家企事业单位举牌认购贫困地区农产品3820万元,打造出了“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消费扶贫”三位一体的株洲模式。娄底市探索出“消费扶贫+定点采购”“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消费扶贫+帮扶单位”的消费扶贫路子。邵阳市动员结对帮扶干部、主体帮扶户优先购买贫困农户产品。衡阳、郴州、岳阳号召“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形式参与到消费扶贫中来。

为推动农产品销售,张家界莓茶、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等湖南特色农产品都出现在2019湖南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产销活动中。湖南探索“一二三五”消费扶贫模式,成立消费扶贫联盟,搭建电商和产品配送两大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达100余亿元,电商扶贫销售额180亿元。

精准发力,增强发展后劲

4月28日,湖南省14个市州共82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3657.4亿元。三湘大地再次掀起“抢机遇、抓项目、稳投资”的热潮。

6月29日,2020湖南—长三角经贸活动洽谈周在长沙开幕,本次洽谈周发布了一批省级重点招商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四大类,总投资约1.8万亿元。

2019年,湖南启动实施“135”工程升级版,重点支持100个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3000万平方米统一规划、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落地,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一大批产业链集群入驻。

产业链的集群入驻,为湖南培育产业生态,打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强大动能,也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湖南在依托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新创业“135”工程等大平台开展产业集群招商,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今年以来,湖南各级各部门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指导下,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对接长三角及全球投资商,大力推动洽谈合作,项目引进成果丰硕。全省共签约省级项目318个,总投资2930亿元,涵盖先进制造、新基建、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在长沙高新区,7000余家移动互联网企业“拔节生长”,长沙迅速崛起为国内移动互联网新地标;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依托“电视湘军”内容生产的影响力,加速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视频V谷;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广泛集聚和导入国内外的优质科创资源,让一批“湖南籍”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长沙把智能制造作为牵引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牛鼻子”,全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探索形成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长沙模式”。长沙推出产业链、知识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齐动”,为集群发展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三湘大地正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5G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加快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