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一级支流——杨家湾撇洪渠“减肥”记

2020-07-22 14:42:45 红网
作者:任凭 杨婧璜 编辑:张雨豪
字号:

长沙县杨家湾撇洪渠完成“排毒减肥”,实现“一河碧水入湘江”。 章帝 摄

红网时刻7月20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任凭 杨婧璜)穿城而过的河流能折射出城市最丰富的色彩。7月中旬,大雨初歇。长沙县杨家湾撇洪渠沿岸,清理河道的工作人员正在抓紧作业。

高峰时,这儿曾十几分钟涨水1.5米。大水呼啸而过后,垃圾被留在两侧。要让河道恢复整洁,得花上3到5天。“清理管什么用?这臭水沟还是一样臭!”此前,周围的居民一度对这条家门口的河没有好脸色。

杨家湾撇洪渠为浏阳河一级支流,自东往西流经一县三区,其中长沙县范围内全线已基本改造成箱涵,明渠长度约300米。长期以来,城区雨水、径流携带的路面污水、星沙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活和工业污水等全部经此汇入浏阳河。因为有了撇洪渠,城市雨季不“看海”。但污水汇集了大量磷和氮,让周围居民一到雨天就“头痛”。

而且,富营养化的黑臭水体还威胁着浏阳河:汇入的“营养元素”太多,水也会生病。如同一个人,吃得太多太好,容易“三高”。河流需要“减肥”,城市不愿“看海”,居民很想“止痛”。治理撇洪渠,迫在眉睫。

自2019年开始,长沙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市委“截污、提标、调水、监管”的治理思路,为杨家湾撇洪渠“排毒减肥”,走出了一条数据化、科技化、制度化的治理新路。

治水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水质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多日的努力如今已初见成效。

如今,杨家湾撇洪渠的总磷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下降,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IV类以上水质标准,基本实现了“一河碧水入湘江”。

“胖成老大难”——污水为源,溢流汇聚,河流丧失自净能力

45岁的农民老黄在这河边已经住了快20年。

这些年月里,他看着村上工业渐渐红火,河道边高楼林立。虽然家里富起来了,但门口河水却变臭了,“最厉害时,在五楼关着窗户都能闻到味。”说起那时情形,老黄直摇头。

老黄经历的变化,其实在很多地方都经历过,或者还在经历着。

“人富起来,水不能臭起来”。近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责任导向,杨家湾撇洪渠河长全面履行河长职责,54次巡河调度,深入治理一线找症结。

通过前期充分调研,长沙县切实找准了杨家湾撇洪渠水环境污染的症结所在:撇洪渠唯一的水源就是污水处理厂尾水,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溢流,水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总磷、氨氮超标。

同时,由于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治污的滞后导致河水变脏,河流自净能力逐年退化……就这样,撇洪渠慢慢变为下雨天的“臭水沟”。

河道“减肥”,需多方共管,多管齐下。面对“老大难”,相关部门掀起过几轮大整治,清淤,清污,打捞漂浮垃圾,让变黑变臭的河水有所改善。但要彻底整治,光靠整治河道是不够的,“碗洗得再干净,水是脏的,这碗水还是脏水。”

对症下药——截污减排,智慧监管,精准施药让河流“瘦身”

给河流“排毒瘦身”是一场从里至外的精准施药过程。

施药要有方。长沙县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健全智慧监管机制,在星沙污水处理厂安装了非接触式雷达物联网实时水位监测、远程监控摄像、进水总口实时流量监测、出水水质实时在线监测、明渠超声波流量监测和前池水位监测等设备。

这一来,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出厂水质、出境水质、降雨量、溢流量、溢流总量、前池水位7个实时数据和现场监控视频都整合在一个自行开发的手机APP里,状况一目了然。

沉疴用猛药。接下来,长沙县投入300万元改造了污水处理厂截污闸前池,通过在前池挖沟导流、沉砂池沉砂等方式,实现水往高处走、沙往低处流,使2019年溢流天数降至46天。

与截污同步进行的,是一套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县区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进行溢流污染考核。

具体的管控措施是:当日降雨量在5毫米时发生溢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罚款;当日降雨量在5毫米以上13.8毫米以下时未发生溢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奖励;当日降雨量超过13.8毫米时,由污水处理厂向河长报告同意后,方可开闸泄洪。

通过实施此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溢流污染水量,杨家湾撇洪渠偷排现象得以杜绝。

防止反弹——精准提标,增容扩建,河流恢复生机

截污减排,智慧监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杨家湾撇洪渠的治理路径日渐清晰。但仅是这样还远远不够。

减肥最怕反弹,河流亦如此。要送出一河好水,须标本兼治,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才有勃勃生机出现。

为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排放问题,从2019年开始,县区下定决心,搬迁了县交警队等单位,腾地176亩,投入5.5亿元,启动了新一期的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此外,还配套新建了2个调蓄池,总容量达7万立方米,与已改造的前池共同发挥海绵的作用,可以吸纳10万吨的污水,从根本上解决初期雨水溢流的问题。

雨季外溢污水处理工程也在同步进行。在尾水处建设的溢流污水处理项目,可日处理50万吨非初期雨水的溢流。预计,扩建工程2020年底将建成投入运营,届时可实现全年达标排放。

河流的总磷、氨氮精准提标也被提上日程。县区在尾水处投资5300万新建了高密度沉淀池,对总磷进行深度再处理,总磷指标达到了地表水三类水的标准。

河道内,投入300万元新建了一座液压拦河坝,抬高河道水位,形成自然水体,在水体中布设3套微纳米曝气机,增加河道内溶解氧浓度,提高河道自净能力,进一步有效降低氨氮,旱季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达到了地表水三类至四类水。

河畅水清会有时。曾经的“臭水沟”,正慢慢变得水清岸绿环境美,雨天折射的不再是城市的污染,而是雨后的彩虹。

河流的改变静悄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悄悄在人们心中扎根。虽然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示范河流,仍“路漫漫其修远兮”,但长沙县委、县政府以无声的行动上下求索,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