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丨湖南:盼望有水的日子

2020-07-21 15:23:31 新华网 编辑:马丽红
字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1)盼望有水的日子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是2013年7月23日拍摄的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一处干枯的水塘,当年湖南省衡阳、邵阳局部地区出现了重度干旱(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下图是2020年7月15日拍摄的黄荆乡2018年开工修建的水厂(新华社记者 刘芳洲 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沙7月20日电 题:盼望有水的日子

新华社记者席敏 刘芳洲

近期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位于湖南“衡邵干旱走廊”的群众却仍为缺水着急。缺水、盼水、找水,近年来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推进,因缺水而窘迫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近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正式开工,有望彻底改变这里的缺水困境。

留长发的梦想

今年夏天,邵阳县黄荆乡大付村村民邓小娥又要剪发了。从2006年至今,她一共剪过两次头发。第一次是2017年,那时一头长发已长到脚踝处,一剪刀下去,卖了680元;第二次是2019年,齐腰长发剪到肩膀处,她掏了88元。

原本,第二次能卖到1000元,代价是头发只剩到脖子处。邓小娥的丈夫不肯,他对妻子说:“留长点吧,咱有水洗头发。”

留长发是邓小娥打小的愿望。但没水不敢洗头,2006年以前,邓小娥一直留着刚盖过耳尖的短发,丈夫笑称为“西瓜头”。

大付村曾是一个贫困村,贫穷与缺水如影随形,村民只能从山沟里取水灌溉几亩薄田,几代人都将痛快吃水当成奢望。

饮用水源是3里地外的一口小井。少雨的日子,水流细如发丝,积成一汪后,邓小娥用瓢艰难地舀出来,有时从早到晚只等到一担水。

2006年,村外终于建了一个水厂,那年起,邓小娥开始留长发。2018年,一个纳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新水厂又在家对面山坡上建起来。每隔三五天,她就将一头长发铺开洗,恣意享受丈夫从头浇下来的自来水。

拧开家里水龙头,57岁的邓小娥掬一捧水洒在脸上说:“凉快!痛快!”她准备过几天剪短发,再将头发染黑。“长发梦想实现了,染黑后再来个‘老来俏’。”她说。

找水的乡长

黄荆乡乡长李旭红最近感觉压力小多了——离乡政府不远的黎家冲,又发现一处水源地。“扬程不到40米,工程款花三四万元就够了,能解决3个村的用水。”李旭红兴奋地说。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是黄荆乡流传较广的一句话。黄荆乡是喀斯特地形,蓄不住水,即便盼来一场雨,也迅速渗入地下河流走。

自2016年3月任乡长以来,李旭红一年有三分之一的精力都在找水。前年新建的大塘垅水厂只用了一个多月,就把下边水库抽得浑黄,他赶紧带人找新的水源。一条条山沟,一口口水井,他几乎又把全乡走了一遍。

终于,大伙儿在一个溶洞里发现了水源。乡里投入100多万元,用电机将水提到170米高处,用潜水泵再往上抽30米,补充到水库里。去年夏天,由于干旱水库蓄水不多,有了这处新水源,乡亲们家里没再断水。

新发现的黎家冲水源,对黄荆乡来说格外珍贵,意味着全乡9个村中没被大塘垅水厂覆盖的3个村用水有了保障。

吃水不成问题了,但全乡1.5万亩水稻田只种了不到3000亩,生产用水仍是一个难题。李旭红说:“我还得继续找水,干一天乡长就忘不了找水。”

新的希望

今年5月27日,是可以载入黄荆乡史册的日子。当天,一家规模不大的假发制品厂在黄荆乡落户了。

在乡村干部记忆中,这家假发制品厂是黄荆乡引来的第一家企业。这些年,黄荆乡的干部们四处招商。有的客商打听了一下黄荆乡的情况后没了下文,有的一听“黄荆乡”就婉拒了。“缺水,还是缺水。没有水,连工人们吃饭都保障不了,还怎么谈生产?”李旭红说。

幸运的是,这家假发制品厂主要是进行假发前期加工,基本不需用水,还提供了22个就业岗位。贫困户伍分良因为脑溢血导致行动不便,在家里闲了好几年,有了这个“家门口的企业”后,他就来上班了。他说:“原来靠低保过日子,现在我能挣钱养活自己了。”

黄荆乡所处的“衡邵干旱走廊”位于湖南省中部,占全省面积的24.2%。7月18日开工的犬木塘水库建成后,将解决70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覆盖121万余亩农田,农村饮水保证率提高到95%。

李旭红说:“有水就有了新的希望,乡亲们不愁吃水了,产业也可以发展起来。既告别缺水,也告别贫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2)盼望有水的日子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是2013年7月23日,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农民陈响英从水井中挑水浇田,她家的水稻田和玉米地都已干旱开裂(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下图是2020年7月15日,邵阳县黄荆乡大付村村民邓小娥用自来水清洗厨具(新华社记者 刘芳洲 摄)。 新华社发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