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科学抗旱减灾损

2020-07-28 09:25:39 红网
作者:李进科 周江涛 蒋仁义 编辑:姜姿
字号:

1847e2544253e7e5a9b492fa81d8ee5_副本.jpg

临武万水乡村民抽地下水抗旱插晚稻。

红网时刻郴州7月28日讯 (通讯员 李进科 周江涛 蒋仁义)今年5月以来,临武县遭受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持续多日亮起高温预警,多处无有效降雨,旱情持续加剧,部分水库水位下降明显,跌破黄色警戒线,高温干旱天气对田间作物生长和夏播作物播种出苗造成严重影响。因高温干旱,部分地区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减产,农民损失惨重。截至目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7.3万亩,其中水稻受灾面积1.5万亩、玉米受灾面积2.6万、其他旱粮果蔬类作物受灾3.2万亩。

面对蔓延扩大的旱情,临武县政府迅速成立13个抗旱核灾救灾工作指导组,下到全县13个乡镇开展农作物的抗旱救灾工作。针对县内种植的早稻、中稻、晚稻、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提出相应的抗旱救灾补损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灾损失。在万水、花塘、汾市、武水等烟稻轮作区,工作队指导农户尽快改种秋玉米、大豆、红薯、荞麦、马铃薯等旱粮作物;在香花、镇南、麦市等乡镇,工作队指导农户合理调整蔬菜品种,要求尽量少种需水量大的青菜、白菜等叶类作物,多种耐旱性较强的秋菜豆、秋毛豆等。全力抓好晚稻秧苗移栽,在西瑶、水东、金江等有水源的乡镇,指导广大群众抢抓季节确保晚稻应插尽插;在缺水源的万水、楚江、花塘、武水、汾市等乡镇,则采取打井掏涵等办法千方百计保证秧田用水、保证秧苗成活。工作队还指导农户因苗因时因地改种。对已枯萎失收的一季稻,选择改种短生育期的秋玉米、秋大豆等作物;对因旱未能栽插的晚稻,改种短生育期的蔬菜;对严重失收的旱粮、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抢季节补种秋豇豆、秋黄瓜、芹菜等速生蔬菜和冬季粮油作物。

临武县还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指导群众对引水渠道定时清淤修缮,对重要的农作物基地,增设抽水设备,主动延伸灌溉管道;对可以抽水灌溉的田地,组织进行抽水灌溉,尽量扩大浇灌面积。临武县农业农村局还组织乡农技人员下到村组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抗旱救灾工作。注意科学抗旱,大力推广湿润灌溉,防止“大水漫灌”,节约水资源,增加土壤通透性;对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大力推广滴灌、喷灌、浇灌等节水技术。

临武县还积极开展抗旱服务。气象部门做好天气信息的预报,针对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特点,坚持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认真做好暴雨洪涝等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安排农技人员加强病虫害防控,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宣传、动员农户做好防虫治病工作;加强应急值守,畅通信息收集和报送渠道,准确、及时传送农情灾害信息;加强种子种苗等调运和余缺调剂;积极开展农机服务,切实搞好抽提水设施设备的供应和维修;做好农业保险的查勘理赔工作,结合当前旱情,及时开展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及时发放赔款,争抢农时,协助受灾农户补种改种,尽可能减小经济损失。县财政局积极向上争取抗旱资金,将到位资金以最快的速度拨付给县应急局和各乡镇等抗旱单位。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