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7月30日讯(通讯员 赵彬)今年以来,蓝山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车间、皮具箱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让贫困群众搬出深山住进城,人才留在园区,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在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永州信一科技有限公司针车车间,5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兰正在生产线上熟练地缝制休闲包。胡兰所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紧邻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出门到公司上班仅5分钟车程。今年3月,胡兰进公司学习针车技能,培训期间每月有2200元收入,这对于去年才搬出大山的胡兰一家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今年,蓝山县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等贫困户就业扶持力度,对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发放培训费,就业服务部门按人头每月发放1600元,企业再补贴600元,培训补贴直接发放到员工,持续到6月底,保障贫困户培训期间稳定增收。目前,蓝山县园区企业已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
同时,蓝山县还引进企业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兴办扶贫车间,发放场租、水电费补贴和就业服务补贴,优先办理创业担保贷款,并对每名贫困户就业人员每年发放3000元培训费补贴,扶持扶贫车间做大做强。
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扶贫车间,51岁的贫困户盘玉梅拉着藤条在手中飞舞,藤编技术越来越精湛。从荆竹瑶族乡凌江河村的老家搬进集中安置点后,盘玉梅告别了大瑶山上点煤油灯和步行3个小时出门赶集的日子,下楼就能在家门口扶贫车间边学技能边打工,每个月有1000元到2000元收入。
近年来,蓝山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皮具箱包和玩具产业,把产业链引进蓝山,规划了占地4000多亩的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已引进皮具玩具企业80多家,可容纳2万余人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先期建成的蓝山湘江源国际皮具城和标准厂房一期、二期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投产,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为吸引流动人才返乡,蓝山县还出台了皮具玩具发展“十条优惠政策”,解决企业人才引进、培训费补贴、员工子女就近入学等问题。增设园区新能源公交专线,开通园区直达乡镇公交班车,吸引群众进园区务工。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提供疫情防控、创业担保信贷、稳岗就业等支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让回乡老乡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