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一线见闻 | 回春堂:传统中医药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2020-08-07 16:16:01 红网
作者:廖新兴 编辑:吴思静
字号:

红网时刻8月7日讯(通讯员 廖新兴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中央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并首次提出“六保”任务。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保市场主体。

作为一家集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回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践行企业责任,依托科技创新,抢抓市场机遇,布局电商业务,稳住了生产经营基本盘,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TIM截图20200807155159.png

回春堂的生产厂区。

担当:疫情期间显担当

夏日炎炎,走进回春堂药业在涟源的生产厂区,仓库内堆积如山的货物整装待发,等待着奔向它的主人。

“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份,我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仓库负责人一边核对货单一边向记者介绍发货情况。

回首数月前,却是另外一种情形。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人们的生活节奏,更给不少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平添不少变数。在不少外行人看来,疫情对医药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机遇,但在回春堂药业董事长张向东看来,疫情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是责任,检验的是企业担当。

“2月份复工后,根据市里要求,我们加班加点生产二号方汤剂,保障药品供应。”张向东介绍说,作为娄底市指定生产预防治疗新冠肺炎中药汤剂企业,回春堂药业在驻企帮扶联络员的协助下,立即多方筹措资金,与银行对接争取6000万元信贷支持,投入500万元新建了4条生产线,紧急调拨原材料,全力科研攻关,所有员工实行“两班倒”,24小时开足马力完成订单生产,有力地支持了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不仅如此,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回春堂药业还将储备的酒精、口罩、

84消毒液、藿香正气颗粒应捐尽捐,先后捐赠的医疗物资价值300多万元。

一家企业,将社会效益摆在优先位置,在外人看来似乎不可理解。对此,张向东给出解释:“企业家必须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把企业发展同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结合在一起,主动担当,为国分忧。”

创新:乘风工业4.0时代

稳生产,促经营,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在回春堂中药现代产业园,处处洋溢着十足的科技范。

在中成药生产车间,只见机器高速运转,生产线上将刚刚生产出的药品码放整齐,贴标签,打包,装箱,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很少见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这一切,缘于回春堂在科技创新上的真金白银投入。

据介绍,企业斥巨资引进浙江大学的中药数字化提取控制系统,药液浓缩采取自动真空浓缩,浓缩温度低、浓缩速度快、节约能源,能极大的保持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

得益于先进的工艺技术,流浸膏经过真空低温带式干燥机干燥后,直接变成药粉,大大的提高药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加工时间。

锚定工业4.0,回春堂药业引入了三大数字化管理系统,分别为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 ;MES系统,即制造执行系统;药品监管系统,实现了智能制造+工业4.0与药品监管的数字化融合。

对医药企业而言,智能化生产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大意义上在于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生产进程。

责任:企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体

种植一亩传统农作物和一亩丹参,收入差距有多大?张向东给出的答案是上千元之多。

同样的地块,同样的付出,差距来自于种植品类的差异。

回春堂药业的部分产品原材料是丹参,而涟源的土壤、气候条件又适宜丹参的种植生长,于是,回春堂药业与当地特色种植发生了“化学反应”。

“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

肩负着社会责任的回春堂,在企业和当地百姓之间找到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农民生产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抗风险能力弱,成本投入大,开拓市场动力不足。”破解这一难题,回春堂探索出了一种双赢的帮扶模式:企业向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并签署收购协议,既打消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农户收益,又给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TIM截图20200807155153.png

公司检测车间。

目前,采用类似扶贫互助模式,回春堂自营药材种植基地六个,种植药材4821亩。种植品种主要有丹参,金银花,玉竹,前胡,板蓝根,黄精,黄柏,杜仲等品种。同时在六个乡镇设立了药材收购站,以合作社的形式与农户进行合作,将精准扶贫项目与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眼下,一条从田间延伸到车间、再到市场的中医药产业链正在成型,壮大,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搭上企业发展的快车,奔向小康之路。

互联网+中医药,未来无限可能。

谈及未来发展,张向东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很快,面向终端的一个互联网+营销平台即将面世,没有了层层加码、轻装上阵的药品,将给患者带来更大实惠!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