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产业开出“致富花”

2020-08-22 08:55:54 湖南日报
作者:李孟河 通讯员 向晓玲 张建辉 编辑:高芹
字号:

“产业有帮扶,收益有保障。”每次谈起近几年的收获,泸溪县浦市镇麻溪口村53岁的贫困户孙知坤就喜上眉梢。这几年,孙知坤告别祖辈土坯房、用上实用新技术、地里种桑蚕收益好,去年入账5万元,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该县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扶贫给村民带来实惠的一个事例。

一村一品,敲开百姓“致富门”

走进沅水江畔、擂鼓坡上,新修的产业路伸向道道山梁。山地里,毛茸茸的猕猴桃钻出绿叶,如个个小猕猴,惹人喜爱。

“3年来,全村先后流转土地8000多亩,形成了中药材开发和蔬菜种植、瓜果种植、油茶种植、生猪养殖等‘四基一园’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省扶贫办驻麻溪口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段吉广站在村部办公室,指着一张产业扶贫规划图介绍。

2018年,帮扶工作队持续推进全村产业发展,种植椪柑、脐橙800亩,老油茶林3200亩,杜仲、黄柏等中药材1800亩,红心猕猴桃40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扶贫”股份合作模式运营。

“按‘公司占51%,贫困户占39%,村集体占10%’分配,提升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的获得感。”段吉广说。

该县突出调结构、优布局,推进土地流转成园、个体户整编成社,形成一村一品,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全县种植椪柑21万亩,辣椒5.2万亩、葡萄1.4万亩……形成了以椪柑、油茶、玻璃椒、铁骨猪、葡萄等为主导产业的10大万亩优质基地。

一户一业,山村盛开“科技花”

“还有半个月,葡萄就可以采摘销售了,现在要把枝上的次品果先处理。”盛夏时节,洗溪镇洞底坪村葡萄产业基地里,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龚义春手持剪刀向村民讲授采摘技术。

“没有技术,产业扶贫起不来。”龚义春说,洞底坪村高山旱地,矿物质含量高,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葡萄。通过推广科技,该村先后开发巨峰、阳光玫瑰、黑巴拉多等多个优势葡萄品种,面积达3000亩。

在推进产业扶贫中,该县以“人才+项目+产业”为抓手,突出一户一业,深入实施科技人才联基地、联企业、联产业大户、联贫困村“四联”机制,全县118名科技人才、13个专家服务团,联点覆盖全县93个贫困村。

“搞产业,农家人互看互学。”驻点兴隆场镇甘田坪村的省派科技专家邹学校颇有心得,“科技推广、挂图作战,百姓照着图跟着干!”派驻泸溪以来,邹学校和他的团队已在泸溪县推广兴蔬301、博辣红丽、博辣红牛等辣椒品种10余种,覆盖6个乡镇60多个贫困村。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该县实施“千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全覆盖行动”,一村一服务团,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现场授课、入户解惑等方式开展农技精准服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5万余人。

一家一股,产业鼓起“钱袋子”

“村里发展乡村游,这一项,村民年均收入增加1200元。”看着源源不断的游客,浦市镇马王溪村党支部书记石泽林开心地说。

2017年,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全村96户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流转土地2000多亩,成立七彩花果园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游。

“在公司当门票员,每月2000多元,还有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说起现在的生活,65岁的石永华笑道,“日子越过越顺。”

在产业扶贫中,该县还突出大户带动、利益联动,推进一家一股,打好农业产业扶贫组合拳。目前,全县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117家,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76家,家庭农场205家,总产值达103874万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地种、能务工、享受入股分红……农民不再单靠土里刨食,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去年底,该县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5年前的35.6%降至目前的0.61%,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