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9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陈爱香 陈颖)70岁的郭爷爷在今年年初被确诊为肺结核,医生叮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但老人担心抗结核药副作用大,一直拒绝用药,而是采取少进食的方式,以期“饿死”结核杆菌。
郭爷爷每天只喝一点稀粥,面食、米饭、荤菜、蔬菜都不吃,大半年下来暴瘦20公斤。今年8月,家人苦苦劝说后,把老人送到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入院时,老人1.7米的个子,体重不到40公斤,面色苍白,极度衰弱,伴有咳嗽、发热、食欲不振、无力、尿量减少等症状。
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发现郭爷爷患有继发型肺结核、胸腔积液、重度营养不良、贫血等一系列疾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郭爷爷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目前,郭爷爷的身体状况慢慢恢复,结核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据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钟准介绍,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营养也很重要,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对结核病的预防、治疗及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饿死”结核菌的想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患者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免疫功能受损,结核杆菌直接汲取人体营养,非但不能饿死它,反而会进一步导致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持续下降,导致病情加重。
钟准提醒,结核病可防可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十字方针”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